以“特刊”的方式“辭舊迎新”,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固定動作”。就像我們需要“節日”打破格式化的生活一樣,讀者也需要通過“特刊”來激活一下閱讀期待。 過去的一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這一年,波折與希望交織,困頓與勇氣共舞,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著我們的生活。 人們對新的一年總是懷有一種美好的憧憬。于是,我們把沉淀了一年的思考和對新一年的展望濃縮成一份特刊,以此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 回望2021年,“雙減”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筆。本期特刊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設計的,我們特別設置了“五育融合”“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學習科學”“教育評價”五個板塊。每個板塊都以“專家觀點”和“典型案例”的方式,搭建起特刊的結構,既通過國內知名專家的觀點體現反思性、前瞻性、建設性,也通過典型案例觀照“雙減”落地帶來的教育思考與變化。 關于課改的趨勢研判,依然是這份特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這期特刊能夠打開教育人的視野,成為落實“雙減”的參考書,成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調音鼓”。 新的一年,秉持“零距離貼近教師”的辦報理念,我們將再次啟動改版,進一步彰顯“娘家報”的溫度、“課改報”的效度。如果說“零距離”是我們追求的標準,那么“貼近”就是我們堅持的姿態。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保持對教師的零距離,保持貼近生活、貼近成長的姿態。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奔赴課堂現場,發現優秀教師典型,講好基層學校的“雙減”故事。我們將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教學經驗,有內容的成長故事,讓這份報紙與讀者的“共在感”更濃郁。 沒有熱愛就沒有堅持,沒有洞見課改的變量就看不到教育的復雜性,看不到教育的復雜性就很難看到成長的可能性。新的一年,我們努力發現每一所學校的溫暖時刻,努力呈現每一位教師的愛與智慧,努力講述立德樹人的美好故事。 兒童期待新的一年,是期待成長;小草期待新的一年,是期待春天;一個媒體期待新的一年,是期待什么呢? 我們期待有人看我,有人讀我,有人懂我。我們更期待“雙減”釋放出更大更好效應,期待教育綜合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期待新的一年,疫情遠去,山河靜好,期待教師更幸福地工作、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