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出土柳公權巨幅真跡,整幅5000多字,堪稱20世紀的“書法大發現”! 初學書法從楷書入門,乃是書法界千年以來的學書正途,這并不是因為楷書是所有書體的基礎,而是因為學習楷書所需要的技法涉及到了其他的書體當中,當你把楷書寫好了,再去打通其他書體,就能夠游刃有余了。 而書壇公認“唐楷”乃是楷書最高水平的代表,但可惜的是,唐代楷書名家當中傳世的楷書寥寥,許多因為刻本剝蝕過于嚴重,而學習價值不高。 在甘肅敦煌曾經出土過一件柳公權的巨幅楷書,全卷有5000多字,全篇一字未存,對于書法界而言,可以說是20世紀書壇的重大發現了。 這件作品就是柳公權的巨幅楷書《金剛經》。 唐文宗時期,天下之人信奉佛法的很多,當代柳公權的書名極盛,他書法地位之顯赫,天下聞名,于是,唐文宗敕令柳公權抄錄《金剛經》百通,柳公權于是歷時三年,完整了這一巨大的書法工程。 柳公權抄錄完成的這一百通《金剛經》分別藏于西安、洛陽、咸陽、敦煌等全國重大的廟宇進行供奉,并且還請高手匠人對此作進行了刻制,其拓本也分藏于全國各地。 千百年過去了,分藏在各大寺院當中的真跡已經散佚,而刻制的原碑也已經不復存在,而目前留存的僅有一件唐代的拓本,雖然是拓本,但因為存世僅此一件,極為珍貴,也是堪稱國家級別的頂級國寶了。 有人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發現此作,據考證乃是從中國的甘肅敦煌所流出,上個世紀初,敦煌藏經洞被無意當中打開,大量的晉人與唐代的墨跡被世人發現,其中有一大部分流入了海外,而當時被法國人伯希和搶走的文物最為珍貴,其中就包含了唐拓本的歐陽詢《虞恭公碑》和《化度寺碑》原拓本,還有最為珍貴的這件十多米長的柳公權楷書《金剛經》。 這件柳公權楷書《金剛經》的發現堪與王羲之的手札三帖相媲美,都是20世紀書壇的重大發現。 對于學習楷書的朋友而言,柳公權是無法錯過的一個大宗,從宋代的米芾,到元代的鮮于樞、康里巎巎再到明代的王鐸諸人都是在柳體的基礎上卓然成家的,尤其是米芾對于柳公權的形容最為帖切,他說: 柳公權如深山道人,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 很多人初學者不愿意學習“柳體”是怕寫俗了,但米芾恰恰相反,他認為柳體楷書是所有楷書當中最不俗的,也是最值得入門學習的標準,關鍵在于誰學,方法對不對而已。 這卷柳體《金剛經》堪稱鴻篇巨制了,通篇5162個字,滿足了一個書法家所需要的全部字法,并且時常抄錄,還能積累功德,福報多多。 而今,我們經過多方努力找尋,將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這件柳公權唐拓《金剛經》孤本進行了博物館級別的超高清1:1復原,細膩逼真還原出跟原作風貌,連細如發絲的地方都清晰畢現。 欲購此柳公權楷書《金剛經》長卷,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