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五絕,無論從平仄、韻腳、寫景、意境營造、格調升華上來說都是超一流水平。最難得的是全詩對仗。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驚艷了整個世界。清代詩評家認為:“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在整個大唐著名詩人中占據一席之地。他的七絕“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堪稱七絕中翹楚,不輸王昌齡、杜牧等七絕圣手。 第二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幅“寒江雪釣圖”,是唐詩中最孤獨的一首詩,還有人說是一首藏頭詩,“千萬孤獨”藏頭。這首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可以腦補一下,天地間白皚皚一片,唯有一江,一舟,一釣翁的畫面,這是怎樣一種意境啊!宋人范晞文評:“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釣雪》一詩之外,極少佳者”。 第三首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精于詩畫樂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許多五言絕句都極美,《紅豆》、《鹿柴》等太多了,難以取舍。此詩描繪山間幽靜而美麗的夜色,全詩緊扣一“靜”字,卻以動襯靜,極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山水寫生畫。胡應麟《詩藪》:“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前三首都是山西詩人,包括下面第七首的作者盧綸、第十首的作者白居易也都是山西人。十首里面有五首都是山西詩人作品,大寫的服!只怪唐朝時候山西著名詩人太多了。 第四首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思鄉詩的“壓卷之作”。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在中華大地上傳頌千年。當客居他鄉時,有多少人曾經吟誦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清代黃生、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思鄉詩最多,終不如此四語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語,后人復不能摹擬,摹擬便丑,語似極率,回壞盡致。” 第五首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家喻戶曉,言簡意賅,敘事、說理自然、恰當,通過寫勞動之艱辛和不易,告知人們要節儉。自古以來,所有寫農民辛勞的無有出其右也!吳喬《圍爐詩話》:“詩苦于無意;有意矣,又苦于無辭。如“鋤禾日當午”云云,詩之所以難得也。” 第六首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而又渾然天成,景真情切,深得大自然的真趣。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唐詩廣選》顧云:“真景實情,人說不到。高興奇語,唯吾孟公。” 第七首 和張仆射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首詩是五言邊塞詩的“壓卷之作”。此詩寫得很有氣勢,把唐軍的勇猛、無畏氣勢和敵軍之膽怯,丟盔棄甲、望風而逃,表達的淋漓盡致,讀來很提士氣。“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給讀者留下了滿滿的回味。許學夷《詩源辨體》:“氣魄皆調,中唐所無。” 第八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全詩語言樸實淺顯,寫景如畫,敘事簡樸,格調清雅淡靜,卻具有悠遠的意境與無窮的韻味。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唐汝詢《唐詩解》:“此詩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凄絕千古。” 第九首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構思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并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于送別后的行動與思緒,并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劉辰翁《王孟詩評》:“占今斷腸,理不在多。” 第十首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是一首抒情小詩,語言淺白卻情深意長,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遠大的理想,更沒有高深的哲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詩境淺說續編》評:“尋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筆不能達者,得生花江管寫之,便成絕唱,此等詩是也。末句之“無”字,妙作問語,千載下如聞聲口也”。 文字由火燒太行搜集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