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亦稱胃脘痛,與心痛、胸痛意義不一樣,后者常包括胃,前者不一定包括后者。 沈金鰲有愈痛散,稱為刦藥。古人對有效不必辨證論治的方劑,往往稱為刦藥或截藥。愈痛散用五靈脂、元胡、莪術(shù)、高良姜、當(dāng)歸等分為末,每服6克,方下注兼治急心痛(此乃異病同治)。余因元胡之效不大,改用乳香或加肉桂、川連。 胃痛古人分新久為治,初痛用溫散行氣,久痛用辛通和營。 我的經(jīng)驗(yàn)初起隱隱作痛,可用四君子為主,胃陰虛者加石斛、麥冬、山藥、扁豆;胃火偏盛加川連、蘆根;偏寒加吳夷、砂仁。如果胃納不振亦可用香砂六君(即四君加木香、砂仁。 一般醫(yī)書戒少用香燥,然香燥止痛似效速。簡便方可用良附丸,過去陳嘉庚先生曾制以贈人,甚收良效。藥僅高良姜、香附二味。此方原載《名醫(yī)類案》,案末云:《類編百一選方》云:二味須各炒,然后和合,同炒,即不驗(yàn),予未試,每用時取諸藥肆,不知然否。 高良姜性溫?zé)幔嗵Π诐櫼酥话銦o熱癥突出者亦可用。大概胃痛喜熱不喜寒,故愈痛散亦用之。肉桂,脘痛有良好效果,肉桂宜研粉沖服,或急需的用丁桂散,伽楠香亦效捷。 余曾治一婦人,胃劇痛在床翻滾,注射度冷丁二針,痛不解,余用高良姜、肉桂立效。有患者胃痛時飲高梁酒能緩?fù)矗嘤谢颊弋?dāng)不痛時,飲高梁酒多日則引發(fā)胃部不舒似以不飲為佳。 胃痛者勿飲冷咬冰,食物不是嚼碎呈多角形者易引起胃痛,切勿臨盤飽餐。猶其晚餐忌飽。 胃痛噫氣多者一般用旋復(fù)代赭石湯加青陳皮,痛而吞酸者用烏賊骨粉,古用墻上白,螺絲殼研細(xì),亦是制酸之意,方中加用鍛牡蠣亦可。 勿多用堿性中和胃酸防止反饋?zhàn)饔茫崴唷R话闾弁床粍×遥赏渡炙幐什轀C洕M者用行氣藥如厚撲、積殼、陳香椽、烏藥。便秘者用通便藥。呃逆者鎮(zhèn)之加半夏、陳皮。 痛久入絡(luò)余常用失笑散(蒲黃、五靈脂)加乳香,沒藥、當(dāng)歸。若因肝氣肝火犯胃,吞酸脅痛以左金丸加和胃之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