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家庭一日游輕描淡寫的溜走 昨晚臨睡前閱讀了一段文字,里面提到了兩個概念,一個叫反省密度,指為了少混日子、多有產出,一天之內想辦法提醒自己多反省幾次;另一個叫時間投資評估,指自己的時間投資回報率,內容包含問自己五個問題,即我今天都做了什么?所做的事情分別有什么產出?做這些事情分別花了多少時間?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的?在時間的花費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當我把兩個概念的內容結合起來看,發現反省密度就是問題,而時間投資評估報告就是反省的內容,即反省密度的答案。 當我有了這樣的認識后,濃濃的睡意一瞬間被覺悟擊退,因為我不能讓我和家人、朋友的一日游輕描淡寫的溜走,當這個意識浮現在腦海里,我至少可以從我與我的家庭、我的家庭與朋友家庭的情感融合、我與我的友誼這三個角度去談今天滿滿的收獲與感悟。但是文如其人,哪怕是好事也不要貪多。與其燉一鍋文字的大雜燴,還不如聽從內心的召喚,僅談一談這兩年半我都怎么了,為什么時隔兩年半才第一次與家人在一起度過了完整美好的一天。 過去這兩年半的時間里,其實我的成長并沒有那么高效、我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忙碌,其間我還曾有長達半年的時間脫產學習,但是我沒有一天真正放松下來與家人在一起以任何方式度過假。這兩年半我無數次讓父母操勞、讓伴侶孤獨、讓孩子失望,在他們眼中我沒日沒夜忙得暈頭轉向,哪怕一個星期一天的時間都無法分給他們,而我卻并沒有做出什么成績呈現給他們,但他們依然小心翼翼地對我百般包容,似乎對我始終充滿相信的希望。今天做到了才清晰的知道了自己過去為什么做不到。我真誠的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低效的拖延。 在學習方面,無效閱讀耗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不停的閱讀閱讀閱讀,希望通過追求閱讀量知道一些他人所講的道理來實現自我成長。潛意識里的惡劣想法是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寫作,因為思考很累很難,因為寫作很累很難,更本質的原因是因為做出行動上的改變很累很難。在工作方面,每一天都沒有清晰的規劃,被隨機產生的想法推著走,總是用很多看似正確的行為來代替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比如用遠超自己頭腦負荷的材料閱讀來推遲文字工作者的成果輸出,總是把工作拖延到下班后的休息時間去做,以此類推,惡性循環就開始了,在應該休息的時間里忙趕著完成日常工作、在應該陪伴家人的時間里總是昏昏欲睡、在應該心無掛礙的投入工作時內心失去了各種平衡,比如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偽勤奮與偽成長的平衡、工作任務與工作質量的平衡。 第二,搖擺的內心。 我為什么會拖延呢?因為內心雜念太多,每一天都處于不堅定的搖擺之中。想成長的意愿非常強烈,可是如何正確成長卻不知道或者知道卻做不到。為了成長只愿意做出不停閱讀文字的無效行動,卻不愿意停下來問問自己閱讀的目的是什么?閱讀到了什么?閱讀到的內容對自己有什么具體作用。想做出工作成績的意愿非常強烈,可是如何做出成績卻不知道或者知道卻做不到。無法聚焦于一件具體的小事去深入探索研究、無限拓展優化,同時內心又時刻關注和擔心著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不得不承認這種關注和擔心源自于自己并沒有做到每一天拿出成果的心安理得。因為態度、能力、欲望不在同一水平上,久而久之內心就變得越來越焦慮和煩躁。 第三,抱怨的轉移。 拖延讓我失去了對時間的把控感,為拖延買單且沒有下定決心正確改變的事實讓我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進而拖累家庭跟我一起進入了混亂的節奏。對外的我不敢表達和發泄對自己的不滿,于是轉而向內將一切不良結果都遷移到家人身上,讓他們為我的不踏實成長、不踏實工作買單。表面功夫上吃了不少苦頭的我總是能找到連我自己都相信的完美借口,讓家人將我的抱怨照單全收,并且還得理解我的不容易和稱贊我的辛苦付出。所以長久以來,父母默默的承擔著照顧孩子的責任,有時還得忍受我的各種指責;伴侶默默的承擔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從來不曾還擊我的挑肥揀瘦;孩子默默的學會了獨自玩樂和不打擾我,想讓我陪他之前都會小心翼翼的確認一句“媽媽,你文章寫完了沒有”或者“媽媽,你工作做完了沒有”。 反思到這里,我非常感恩現實反擊了我的虛偽。如果沒有最近一次因為理不得而心不安的情緒崩潰,我不可能于痛苦和逆境中逐漸醒悟;不可能有最近一個星期的聚焦體驗;不可能意識到將時間和精力投入于成長和工作后能產生有規劃有落實有成果的心安理得;不可能戰勝懶惰拖延和偽成長、偽工作;更加不可能平衡好成長和工作,進而停止對家人的掠奪,所以才有了這一次時隔兩年半的家庭出游和深刻反思。此刻我無比感恩導師對我的包容、無比感恩家人對我的疼愛,因為他們無條件的給予了我足夠長的時間和足夠大的空間去逐步認識自己、逐步堅定自己、逐步修正自己。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相信我,而不是我值得相信。 導師講過一個重要觀點,家庭是一個人最堅固的國防,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在于承擔起了應該承擔的責任,在上要對得起父母、在中要對得起伴侶、在下要對得起子女,在完整的家庭結構基礎之上安心、盡心的去發展事業,事業上收獲的果實要回饋給自己的家庭,事業上遭遇了挫折能回到溫暖的家里療傷,這就是完整穩定的人生結構。而今天我感受到了這種結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清晰意識到自己應該真的努力去做。還是那句話,自己知道了,但是能不能做到呢?只有行動可以告訴自己答案。 閱讀顧問小秦 2020.05.20 于秦讀社·南書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