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萆薢滲濕湯,來源于清·高秉鈞《瘍科心得集·補遺》。清熱滲濕,涼血活血;現代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痛風、霉菌性陰道炎、急性濕疹、結節性紅斑、下肢丹毒等病癥。 方歌 萆薢滲濕濕作怪,赤苓薏米水汽敗,丹皮滑石川黃柏,澤瀉通草滲透快 組成 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苓、牡丹皮、澤瀉、滑石、通草 用法 水煎服。原方未注明用量用法,現可根據各藥的常用劑量,酌情定量水煎服。 功效 清熱滲濕,涼血活血 主治 濕熱下注,壅遏肌膚,阻滯脈絡所致濕疹,臁瘡,委中毒,足發背,腳氣腳癬,下肢丹毒,關節紅腫痛,肛周膿腫。 方解 本方為清熱利濕的常用方劑。以肌膚瘙癢,或紅、腫、熱痛,糜爛滲液,苔黃膩,脈滑數為據。 方中萆薢利水祛濕,分清化濁,黃柏清熱利濕,解毒療瘡,澤瀉滲濕泄熱,薏苡仁利水滲濕,赤茯苓分利濕熱,滑石利水通泄;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膀胱濕熱,瀉腎經相火,共同輔助萆薢使下焦濕熱從小便排出,通草清熱滑竅,通利小便,使濕熱隨小便而出。諸藥合用,共奏導濕下行,利水清熱之功。 加減化裁 若熱毒壅遏之紅腫熱痛,合五神湯、黃連解毒湯加減;濕熱下注之腫脹糜爛,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氣虛下陷,朝輕暮重,合補中益氣湯加減;脾虛濕盛,泄瀉便溏,合參苓白術散加減;血虛風燥,瘙癢脫屑,合四物湯加減;挾風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荊芥、防風、蟬蛻等。 醫案精選 王先生 安遠縣人 主訴 全身散發癢疹10余年 患者訴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皮膚瘙癢,逐漸遍發全身,雙下肢尤重,皮疹成片,且面積逐漸增大,皮疹色暗紅。瘙癢難忍,多處求醫,療效欠佳。近日前來門診,求助于中醫。 目前皮損以四肢為主,雙下肢尤甚,雙膝以下至足背皮損成片,大片成魚鱗狀,皮疹突出皮膚表面,夜間瘙癢劇烈。皮損局部色暗紅,無明顯灼熱感,有滲出及散在膿點,皮損以冬季尤為明顯。雙下肢凹陷性水腫。伴有目赤,口干口苦,小便黃,大便尚可。時有心悸心慌。 舌紅,苔黃白膩,舌下絡脈無明顯瘀曲及瘀斑瘀點,脈弦滑,節律不齊。 建議:清淡飲食,忌食魚蝦蟹等海鮮及辛辣油膩之品、禁酒。 處方:萆薢滲濕湯合四妙散合連翹赤豆飲 7付 二診: 患者訴服上方皮膚瘙癢減輕,皮疹轉淡,下肢水腫明顯減輕。目前仍有目赤,時有心悸心慌,頭暈。形體結實,唇色暗紅。舌暗紅,苔薄白膩,脈弦滑,節律不齊。 處方:萆薢滲濕湯合四妙散加味 三診: 服上方雙下肢皮膚瘙癢基本已不明顯,顏色轉淡,皮膚表面已光滑,下肢浮腫已除。目赤減輕,仍有口干口苦,口氣濁氣重。舌質暗紅,苔黃白而膩,舌下可,脈弦滑數促。 處方:萆薢滲濕湯合黃芩茯苓丸化裁 按語 此案為皮膚科疾病,未使用外用藥,而是純中藥內服進行治療。患者皮疹已十余年,服用中藥湯劑一周即起效,二周明顯改善,三周基本已平,經過治療前后對比,不僅從外表照片看出明顯減輕,且患者瘙癢等不適感亦基本消除,療效可謂十分顯著。 注 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