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9日,“網絡藥理學學科規范與發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FIT樓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藥理學會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天津市藥理學會網絡藥理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該活動也是清華大學中醫藥交叉學術沙龍的一次重要活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院副院長杜冠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朱曉新、中國藥理學會網絡藥理學專委會主任委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教授周文霞、世界中聯網絡藥理學專委會會長、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所長李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整合中藥學研究中心主任許海玉、北京交通大學醫學智能研究所所長周雪忠、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程肖蕊等專家出席了會議。
清華大學李梢教授首先進行了《網絡藥理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模式探索》的主題報告。他闡釋了網絡藥理學的“網絡靶標-系統調節”核心理論、方法,以及在胃癌中西醫防治、中醫藥研發等方面的示范應用,指出網絡藥理學應集中西智慧,解中醫藥復雜系統奧秘,促中西醫藥創新發展, 同時應加強規范與引導。周文霞教授的主題報告為《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中藥作用機制研究:進展與挑戰》。她強調中醫藥大數據應加強數據質量、數據分析挖掘與應用,并以六味地黃丸等研究為例,探索中醫藥辨證論治理論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指導中醫藥臨床應用。許海玉教授、牛明副研究員在會上分別進行了題為《整合藥理學視野下探析網絡藥理學規范與發展》、《網絡藥理學評價方法指南解讀》的報告,天津藥理學會網絡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博研究員也在線上進行了《基于網絡靶標的生物大數據模型輔助中藥新藥研發與評價技術研究》的分享。 在聽取了上述專家的報告后,與會的各位專家在杜冠華教授的主持下,圍繞著網絡藥理學當前發展狀態以及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等內容,探討了網絡藥理學標準與規范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專家認為,以網絡藥理學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對于中醫藥特色內涵的闡釋具有重要作用。網絡藥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一方面應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多方探索與嘗試,與臨床與實驗緊密結合,另一方面也應對現有一些亂相給予及時糾正,加以規范和引導,共同發聲維護健康的學科發展環境。與會專家一致表示網絡藥理學學科規范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網絡藥理學研究中數據來源應可溯、研究方法應創新、研究結果應驗證、研究結論應確有意義,同時為指南的細化、落實和推廣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朱曉新教授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科技創新成為當務之急。網絡藥理學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中西醫藥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符合中醫藥整體特色的、具有原創性的新學科。網絡藥理學學科規范與發展研討會的召開,為凝聚多方專家意見、共同推動這一新興學科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