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中,look和see是不同的,學會區分看與看到、看與觀察,并嘗試從不同視角去See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試想一下,facebook上會有我們的微信、微博上那么多轉載的結論、觀點,卻沒有驗證過程與方法的情形嗎?所以中國人更喜歡觀點控。 ~ 小明語錄 Vol.1 判斷是否民科就靠它 嚴格意義上,所有把原生家庭當做一個心理學概念的人都是民科。理由如下~~ 第一,全世界學院派心理學大學本科教科書里面沒有這個概念。 很多人會說大學教材里面沒有這個概念,不代表它就不是一個心理學概念。 只要你說出這句話,就進一步證明你是民科了。 因為任何一個受過專業心理學教育的人都知道大學心理學里面的概念是要經過實證驗證的,只有這樣的概念才能被稱作是操作性定義。 最常見的就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說的潛意識這個概念。 Vol.2 原因很多,仔細分辨 第二,學院派心理學和全世界的大學心理學教材里面使用的概念叫做早年教養環境。 早年教育環境和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區別在于早年教養環境包括家庭以外的影響因素。 第三,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出自社會學。 在大學社會學里面沒有這個概念。 原因很簡單,因為社會學研究的是個體在社會情境中的反應,而不是研究個體在家庭中的反應。 第四,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出自被國內江湖心理學推崇的薩提亞流派。 其實不然,源自西方精神分析流派的其中一個分支的薩提亞流派,他所關注的是人們在家庭中的溝通。 在具體實操中薩提亞流派的實操技術在于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語言干預轉化為具象化的動作、身體形態來作為干預手段。 Vol.3 擺事實,講道理 第五,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出自家庭治療流派。 又錯了,家庭治療流派其實是多個流派的結合。 其中包括精神分析和系統理論的結合的產物。 家庭系統治療強調的是核心家庭這個概念。 核心家庭指的是你當前生活的小家庭,比如你和你丈夫和你孩子這個叫核心家庭。 第六,有人說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出自弗洛伊德。也不對。 弗洛伊德雖然強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但他并沒有提出這個概念。 弗洛伊德所強調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指的是父親、母親、孩子三者之間的三角關系以及三者之間存在的性驅動力和攻擊性。 很顯然,這和中國大多數人口中的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并不符合。 Vol.4 真正的來源 第七,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真正出自精神分析流派的后繼者——客體關系流派其中的某一些治療師。由他們提出的這個概念。 客體關系流派的理論重點在于強調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也就是母嬰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很顯然,客體關系流派里面所強調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與中國大眾心里面認為的原生家庭這個概念仍然不符合。 而且弗洛伊德后繼的傳人中早已經拋棄了弗洛伊德早期的看法。 特別是弗洛伊德后繼者中的霍尼,從他開始大家就更多的開始關注社會文化,對人產生的影響。 Vol.5 宣傳成功卻把普通百姓害慘了 第八,為什么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在國內的心理咨詢師和大眾眼中成了一個香餑餑呢? 大家不要看,現在似乎中國的大小心理網紅、心理專家滿口都在談原生家庭。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講,他們口中的這個詞,絕不是在他們接觸到的大學教育里面學到的,他們的老師也從來不知道這個概念。 因為中國所有的最頂級的、知名學府的心理學教授都不可能在大學課本里面學到這個概念。 所以社會急需要一種不同于傳統思想工作的,能夠幫助個體的方法和工具。 于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從西方引進了心理咨詢的臨床理論和技術。 當時引進的流派主要是弗洛伊德流派的理論,并且弗洛伊德流派的理論也影響到了中國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內容。 因為90年代之后,中國首批從精神科醫生轉行為心理咨詢師的人,主要接受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論。 在中國心理咨詢師首次進行認證培訓的時候,社會大眾對這個職業不認可也不了解,所以急需要進行客戶群教育和培育。 在進行客戶群教育和培育的過程中,首選的方式就是假設大眾心理都有病,他們急需要心理咨詢師,這樣才能發展壯大這個行業。 于是一大批炮制出來的網文書籍。開始大量的在中國傳播這些書籍,網文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你有病,你需要找我治。 從2003年首次心理咨詢師認證培訓開始,到今天,幾乎全中國,不管明星權貴、普通大眾幾乎都知道了原生家庭這個概念。 應該說客戶群培育是非常成功的,創造了大量的潛在客戶。 這才造成了今天中國心理咨詢師們能夠養家糊口,甚至成家立業的可能。 Vol.6 基因還是環境 第九,那么不管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在大學教程里有沒有,他到底靠不靠譜呢? 關于它的科學性,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基因藍圖》,或者任何一本遺傳學、行為遺傳學的大學教材。 其實關于基因的影響作用大還是環境的影響作用大,這個課題始終都是心理學最關心的問題。 因為它涉及到了心理學各種理論的基石。而行為遺傳學對這個問題做出了最終的解答,這些解答是依據大量的科學實證研究的成果。 那么你覺得你現在的性格,以及你可能患某種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主要受到你的養父母的影響還是受到你的生父母的基因影響? 事實上為什么學院派心理學,不用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而用早年教養環境這個概念? 原因就在于基因對人的影響占50~60%以上,剩下就是環境影響,所以全世界的大學心理學只講早年教養環境。 ![]() Vol.7 人是社會動物 第十,那么遺傳學通過大量實證研究得到的最終結果是什么呢? 那就是在兒童幼年時期,12歲之前基因的影響占50%左右,家庭內影響占25%,家庭外影響占25%。 而12歲之后基因的影響占60%左右,家庭外的影響占35%左右。 為什么社會影響大于家庭影響? ![]() 比如說孩子在家里吃飯,飯菜掉到了桌子上,孩子動手去撿,父母說臟不要碰,但孩子立即快速的把掉在桌子上的飯菜塞到了嘴里。 為什么呢?因為幼兒園老師是這樣教的。 最后如果上述所有的結論不符合你的認知,也就是說你不喜歡 ,那你可以忘記上面所有的內容,畢竟普通人是不講科學的,大多數人只講喜歡不喜歡。 如果你覺得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對你影響大,你喜歡就好。 三十年一個輪回,世界如是,我這個年齡恰好看到。 八十年代,爺爺奶奶們瘋狂追逐大師的足跡,換回若干個某種功法的資格等級證書; 三十年后,他們的兒孫們換成心理功法重復祖先的足跡,順利的成為了功二代的卓越接班人。 那下一個三十年呢? ~小明語錄 小明著作 自19世紀末弗洛伊德創立精神分析學以來,精神分析經過了其后繼者的進一步發展,逐漸發展到今天的新精神分析階段。那么,新精神分析和傳統的精神分析有什么區別?各精神分析流派對于精神分析的繼承和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點擊二維碼進入 《秒睡隨時隨地睡的幸福方法》 購書通道 點擊二維碼進入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購書通道 點擊二維碼進入 《心理安全員》 購書通道 趙小明導師 【專業成長經歷】 心理學、管理學雙碩士 12年臨床精神分析受訓經歷 【學會任職】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文化心理組委員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 【專業著作】 《聚英國》 《拆掉心里的墻》 《互聯網心理學》 《文化藝術符號治療技術》 《本土化音樂治療與技術實操》 心理小說《尋寶圖~南紅教父》 《第三代兒童心理教育》 《和媽媽一起學邏輯學》 《心理安全員》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詢師必知的100個核心概念》 【業界頭銜】 今日頭條2017年度心理自媒體金處方獎 今日頭條2018年全國科普類自媒體排名12 央視財經頻道《職場健康課》欄目嘉賓 央視少兒頻道《極速少年》欄目心理專家 央視少兒頻道《異想天開》欄目心理專家 央視少兒頻道《萌娃運動會》欄目心理專家 央視旗下網絡媒體央視頻,疫情期間特約連線心理專家 作者:趙小明 圖文整理:喬穎 審核:段艷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