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之由來 文/生子 羿,形聲字,字從羽,從廾,羽亦聲。“羽”指“箭羽”,“廾”指“雙手”。“羽”和“廾”聯合起來表示“雙手把握箭的飛行方向”,另外“羿”通“夷”,東方一種善射的古代游牧民族統稱。作為古漢字,最初寫作(左中右結構)“干+弓+干”,也他寫為“開+弓”(上下結構)。 司羿為后羿。夏代初年的最高執政者之一是“后羿”。“后羿”本寫作“司羿”。“司”是“父子相繼從事某職業”的意思。“司羿”就是“世襲的射師”。夏朝帝王采用由“司”字反寫而造成的新字“后”字作為自己的官方正式頭銜,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40年(夏桀末年)。故“后”是夏代最尊貴的稱號,且由于“司羿”確實掌握過夏初的王權,所以后世尊稱“司羿”為“后羿”。“后羿”本業為射師,其職業和技能世代父子相傳。 自開辟以來,太陽星原有十,后被羿善開弓,射落九烏墜地,止存金烏一星。羿是唐堯時的射師,夷人后羿射死夏朝數位君主,篡位夏朝,只有夏后少康一人幸免于難,最后唯一幸存的“金烏”少康成功光復大夏,史稱“少康中興”。史上還有羿弓;羿妃;羿斃十日的傳說。 《左傳》記載,“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夏羿依然覺悟,到自己領地田獵,手下的一些家將羿殺死,煮著吃了。羿死后成為宗布神,即萬鬼之王,禳災除害。據《路史》的記載:“后羿后有羿氏、窮氏。”換言之,我國的羿氏已有近4200年的歷史,始祖正是《左傳》的傳奇人物后羿。 2022年1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