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噫膈 【治病策略】 1、胸中窒,就是胸部中間,就指著食道說的了,堵得慌,比如食道炎等。一個食道憩室病人,吃梔子豉湯就好了,是因為憩室發生這種證:心中懊憹,煩熱,這塊覺得滯塞。如果整個胸那是柴胡證了,這個胸中就是指著食道說的。 2、曹穎甫:「咽」當為「噎」,老年之人,血氣并虧,有食未入胃,梗于胸膈而不下者。又有噎膈之證,既入于胃,梗塞而不下者。是噎又不同也 【辯證治則】 1、梔子豉湯:邪在心胸結聚,以指探按骨間則痛,心下、從劍突下至臍上之間,按之濡弱空而無物,若按之腹底,則郁悶不可奈;胸中煩熱不得眠,劇者,煩悶不安,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或身熱手足溫,或胸中窒而不能食,或結痛。 2、旋覆花湯:胸中有邪而胸硬且煩,水谷積聚胸咽難下,甚者,欲使人踏其胸上。 本方可用于小兒龜背,或五疳食毒積滯,以旋覆花湯作丸,用之頗效。 3、鲙食在心胸間不化,復吐不出者速以橘皮大黃芒硝湯(橘皮七分半,大黃、芒硝各一錢四分)速下之,且能除久癥之病。此方不僅限于鲙食,停宿心胸間按之凸堅而痛者,以其有舊毒。 4、胸中窒,就是胸部中間,就指著食道說的了,堵得慌,比如食道炎等。一個食道憩室病人,吃梔子豉湯就好了,是因為憩室發生這種證:心中懊憹,煩熱,這塊覺得滯塞。如果整個胸那是柴胡證了,這個胸中就是指著食道說的。 【辯證比較】 1、(1)旋覆代赭湯:心下痞硬,常噫氣,大便硬,或反胃,或噦逆,或噎食等。 (2)旋覆代赭湯治反胃噎食,氣逆不降者,神效。 (3)生姜瀉心湯:為肋下有氣而致下利。 【經典回顧】 1、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2、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噎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3、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沖咽,狀如炙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師曰:寸口沉而緊,沉為水,緊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后,營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沖,喉咽塞噎,脅下急痛,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飲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以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差,食飲過度,腫復如前,胸脅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沖氣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后。 4、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5、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 6、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痓、治主病者。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