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原生家庭是自己選的! 作者|許添盛 摘自|許添盛醫師演講《看穿原生家庭的恩怨情仇——談原生家庭》 文字整理|麟兒 編輯 | 麥田心靈 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家庭是整個人生命藍圖的一部分。 如果你對父母親有什么不滿,這是在提醒你,你要改變。 假設你對父親的某些行為不滿,那有沒有可能,他就是你?他演給你看,目的是讓你看到,你能不能和他不一樣? 如果有能力,你能不能看到他內心的痛苦,從而協助他走上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如果你在父母親身上看到很棒的特質,也許那就是你要發展的特質,是你此生要學習的能力。 或者是,在家庭當中,你感受到匱乏的點,也許那就是你努力的起點。 所以,每個人為自己選定的家庭都不一樣。 比如,許醫師以前也常問自己:為什么我沒出生在一個更有名望、更有錢有勢,或至少書香門第的家庭? 后來我回頭再看,發現現在的原生家庭就是最適合我的。他給我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他沒有給我太多信念的框架。 在很小的時候,許醫師就知道,我沒辦法從這個家庭得到太多的幫助,就要從小培養靠自己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過度強調了家庭的影響,其實最后真正影響你命運的,不是你的原生家庭,是你內在的本質。 我們不一定要被原生家庭框架,可是我們常常太容易“認命”了。 比如,為什么有些人聽力不好? 如果你的耳朵聽到的聲音,不會帶給你愉悅的感受,而是常讓你覺得很煩,請問,你接收聲音的心情是愉悅的嗎?你會想聽到更多嗎? 我的老師賽斯講過,改善聽力的方式是盡量去聽能帶給你愉悅的聲音,聽肯定的、鼓勵的、放松的聲音,想象所有的這些聲音帶給你內心最大的快樂。 再比如,為什么有些人會得高血壓? 在伴侶關系里,可能一方是強勢的,另一方心里是隱忍壓抑的,或者是憤怒的——即使你很憤怒,也無能為力,你講的東西,對方聽不進去,也不想接受。 所以,高血壓可能也和伴侶關系有關。 請你思考一下,如果今天你過世了,你從原生家庭中學到什么?你覺得這個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是什么? 原生家庭不是要你逆來順受,它代表了你奮斗的起點。 當你學習了賽斯哲學思想,你周遭的人自然會受你的影響。 過去你想要改變別人,但別人不一定想被你改變。可是當你內在慢慢調整,你是可以對別人產生影響力的。 學習賽斯哲學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回來自我面對。 在家庭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我們都曾在那份愛和期待當中受傷。 我們想表現得很好,我們不喜歡自己讓別人失望。可是無論我們做得多好,都有可能讓別人失望。 有時候真正的愛,恰好是在失望出現之后。真正的愛并不一定出現在你表現最好的時候。 孩子并不需要父母賺很多錢,孩子很多時候是希望父母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這樣孩子就會原諒和接納你。 如果你明明做不到,卻還要假裝很厲害,每次都做不到,還要假裝自己都是對的,孩子當然會很生氣。 作為孩子,我們當然能原諒父母的缺點,從小看到大,怎么會不知道。孩子生氣的是,很多時候,父母親不但不面對,還不承認。 真正的愛就出現在我們愿意真正去面對的時候。 做父親的,不需要常常在內心自責,自責自己錢賺得不夠多,沒辦法給孩子很多錢,無法送孩子出國讀書。 你在內心自責二三十年都沒有用,不如直接告訴孩子,“很抱歉,爸爸能力不夠,爸爸也很想努力賺錢。你能原諒我嗎?” 當爸爸這樣說,你會不原諒他嗎?孩子不原諒的是“爸爸什么都做不到,還自以為很了不起”。 作為孩子,不會不原諒自己的父母。 當一個媽媽真的跟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媽媽不成熟,每次面對你爸爸的外遇,面對你爸爸對待我的方式,媽媽就失控了。媽媽不是對你們生氣,而是媽媽自己有問題”。 當你這樣講的時候,孩子一定會原諒你。許醫師常講,很多家庭缺少的是一份道歉。 很多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從來不跟孩子說自己的感受,孩子要聽的是你的真心話。 孩子要聽的是“在你爸爸外遇那段時間,媽媽情緒很不穩定,一直把你們當情緒的垃圾桶,忽略了你們內心的感受,真的很抱歉”。 一個家庭真正欠缺的,是每個人能夠從內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許醫師在做心理治療過程中深有體會,很多人都不愿意自我面對、不肯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 讓我們通過不斷地學習成長,能夠真實地自我面對,讓家成為一個最大的、愛的能量交流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