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為墓志銘(節選)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號陶庵,出身仕宦家庭,年少聰穎,才華與作品堪稱一時之秀。 《自為墓志銘》寫在明朝滅亡后,國破家亡的他到山中隱居,回憶起前半生的繁華生活,懷著痛苦和自嘲的心情,為自己寫下這篇墓志銘。 追憶青春年少,風流子弟,閱盡世間所有繁華,《陶庵夢憶》里所寫皆是畫舫笙歌、美食美器,愛玩、愛生活,就是他的人生哲學。 自為墓志銘(節選)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鮮衣怒馬的時光一去不返,國家滅亡給張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隱居避世,不問凡俗,身邊唯有一把破琴、幾卷殘書。 從錦衣玉食到布衣蔬食,那一場繁華夢終究是結束了。 當他回首二十年的歲月,那些記憶中的快樂如過眼云煙,轉瞬即逝。 自為墓志銘(節選)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家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 ……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發婆娑,猶視息人世。 到了年邁頭白之時,想死不敢死,卻也不想茍活。 自嘲這一世浪漫,不過一事無成。 讀書沒有建樹、學劍沒有成果,在別人眼里,一定是個失敗的人吧。 世事變遷,悼己傷懷,感嘆江山故國不再,便收拾好這半生風流,待來生再會。 而那個風流多才、活得精致多彩的張岱,會一直是后世人們艷羨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