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文化@風...07-07 21:22明十三陵距離北京約五十公里,位于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風水師認為這里是:“龍穴砂水、四象俱全、風水勝境、絕佳吉壤。”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余脈昌瑞山南麓,清代帝王在選勘陵址時,以風水學理論為依據,追求“乾坤聚秀、陰陽匯合、形勢理氣,諸吉咸備。”的山川形勢。清東陵東側青龍盤臥、西側白虎雄踞、靠山是昌瑞山、朝山如持笏朝揖、案山圓巧端正、水口山形如闕門。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縣城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圍群巒疊嶂,風景極佳。東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南有東流的易水河。雍正皇帝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 雍正說東陵的風水寶地已經用盡了,于是讓人去尋找新的地方,如果從雍正的西陵風水布局來看,要比在清東陵的位置好的多。清東陵各座陵寢的序列組織都嚴格地遵照“陵制與山水相稱”的原則,既要“遵照典禮之規制”,又要“配合山川之勝勢”。在這方面,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占據東陵的最佳風水位置。在風水理論中認為:“山主靜,水主動”、“風水之法,得水為上”、“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山環水抱、玉帶環腰”。總結皇陵的風水選址有以下特色: 第一:覓龍。龍是吉祥物的象征,堪輿家將山脈比喻龍,用龍代表山脈走向、起伏、轉折的變化。龍是穴后的主山,帝王陵園其選址都在山的余脈,與平原接壤的地方,最終形成三面環抱的布局。 第二:察砂。環繞風水穴的所有山體稱砂,作用是藏風聚氣風。水穴后的主山稱玄武,左側稱青龍,右側稱白虎,前面有玄武。后來這些陵園前面都修了水庫,十三陵前面建了十三陵水庫,清東陵前面建了安格莊水庫,說明了地理特征基本相同。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要要直線上,其中青龍白虎的布局規則是,寧可青龍高萬丈、不許白虎抬起頭。 第三:觀水。吉地前必有水,水可止氣。清東陵前有馬蘭河、西大河二水環繞夾流、顧盼有情,清西陵前有易水河,明孝陵在紫金山下,墓穴南面山中有水流出匯入湖中形成“朱雀翔舞”,都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第四:點穴。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死后合葬于乾陵,關于乾陵的選址還有一段故事。在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風事當時著名的風水大師,皇家請這兩個人為皇陵選址。袁、李二人為此跑遍了關中平原,有一天,袁天罡于半夜子時觀天象,發現某處忽有一團紫氣升起直沖北斗。于是他牢記這團紫氣升起的地方,第二天找到了一個地方,作為皇陵的穴位并在地里埋了一枚銅錢作記。李淳風也察形觀勢,還采用羅盤確定方位后,將一枚銀針定針插入地上作為標記。兩個風水大師做完堪輿工作后向唐高宗李治復命。高宗便讓舅舅長孫無忌前去察看再作定奪,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當長孫無忌來到現場,拔出李淳風的銀針時,發現這枚銀針正好插在袁天罡的銅錢眼中,此后梁山上這個位置就是乾陵墓穴的所在。 第五。擇向:今天我們從谷歌地圖上可以看出,各個陵園條神路的方向不一樣,神路的朝向是以陵園的靠山的坐向為準則,所以大致朝南又有偏角。 股市焦點:散戶該如何生存? 廣告 |
|
來自: 三泰書齋 > 《1.明十三陵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