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生活好了,安居樂業(yè),家家戶戶都傳來的是笑聲,贊美聲,歌唱美好的新時代。 但在過去,一個家庭好不好,幸福不幸福,象不象個家庭,就是看家里有沒有三種聲音。 第一是家里老人的嘮叨聲,第二是孩子的打鬧聲,第三是夫妻的爭吵聲。 為什么有這三聲就是好家庭呢?咱們就來看看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1、老人的嘮叨聲 家里老人的嘮叨聲,可能很多年輕人比較討厭的 聲音,自己家里老人的整天嘮叨,老人還管這管那,讓年輕人有點煩。 可以這么說,一個家庭里有了老人,才會被認為是一個完整的,團圓的家。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視家的民族,大家喜歡團圓,過年過節(jié)一家人要在一起,兒女們不論身在外面多遠,過年時也都要回家和父母團聚。 誰家有老人,誰家就被認為是一個好家,幸福的家,最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 至于老人的嘮叨聲,人老了,話就多了,遇到有事沒事總想說幾句,這也是老人的表現(xiàn),如果家里聽不見老人的嘮叨聲,說明家里沒有老人了。 家有一老,家有一寶,有老人在就有家在,老人不在了,這個家也就不存了。許多家庭,父母在,兄弟姐妹還能有個家回來聚一下,聽聽父母的嘮叨聲,沒有了父母,大家也就基本上不往來了。 所以,一個完美的,幸福的家庭,是上有老下有小,大家生活在一起,子女們圍在老人身邊,就像小雞圍在老母雞翅膀下一樣。都說中國人戀家,其實那是愛家,愛父母,孝順父母。 所以,在古人眼里,父母在,不遠游,父母在,家業(yè)興。這就是古人追求的完美,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理想目標,家里有了老人的嘮叨聲,這就是一個完整幸福的家。 2、孩子的打鬧聲 上有老下有小,小就是小孩,一個家庭里最重要的人就是孩子了,一個人結(jié)婚,成立家庭,目的就是生個孩子,孩子就是家的繼承人。 從從孩子出生的第一聲啼哭,這是人間最動聽的聲音,這聲音宣告這個家庭又添丁了,后繼有人了。有了哭鬧聲,有孩子了,有了打鬧聲,是人丁興旺。 一個家庭里,沒有孩子,只有大人的聲音,就顯得沒意思,無聊,死氣沉沉。有了孩子的聲音,哭聲,笑聲,打鬧聲,這個家庭就熱鬧了,就有生機了,就有希望了。 每當父母從外面辛苦勞作一天,累的腰疼背痛,只要回到家,聽到孩子的歡叫聲。所有的苦,所有的煩惱都一下子云消霧散了。 所以古人認為,一個幸福的家里必須要有孩子的哭聲,打鬧聲,這是一個完整家庭的象征。 3、夫妻的爭吵聲 一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這兩個聲音都說過了,中間還有夫妻的聲音呢。夫妻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沒有他們的聲音,這個家同樣不是一個美滿幸福的家。 有老人的聲音,夫妻的聲音和孩子的聲音,那么這個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夫妻的聲音,那么這個家庭就不是完整的幸福的家庭。 中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在過去,人們大多以務農(nóng)為主,基本上是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老婆孩子熱坑頭,就是很多人追求的幸福生活。 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男的負責養(yǎng)家,出門勞作,耕田種地,做個小生意什么的。女的在家相夫教子,做家務,孝敬公婆。 家庭生活就是這樣,夫妻之間過日子邊是有爭吵,吵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長期的平凡的生活,兩口子對問題的看法肯定是有不一樣的,總會有嗚毛蒜皮的小爭吵發(fā)生,這樣的小事會伴隨著生活的每一天。 有道是清官難判家務事,夫妻間的磕磕絆絆,就組成了家庭生活的主旋律??梢哉f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矛盾的,爭吵不可怕,小打小鬧印家庭更健康,更穩(wěn)定。所以,好的家庭,就一定能經(jīng)常聽到兩口子的爭吵聲。 總之,俗語“家無三聲不算家”說的是過去一個好家庭的基本標準,是很有道理的。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好家庭的標準也在與時俱進。除了這三種聲音外,還會有不少新的聲音加入到好家庭的標準里。但這三個聲音可能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