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神湯是延伸方,在四神湯的基礎上,加了四味中藥,得出來的。 本身四神湯由芡實,淮山藥,蓮子,茯苓組成。是閩南地區常用的祛濕健脾經方。小孩子可以經常喝,起到了益氣滲濕、健脾止瀉的作用。 中醫也建議孩子要經常健脾,脾對營養的運化吸收,是身體生長,氣血形成的根基。 孩子不長肉,往往是濕氣困脾,運化無力,長時間的消化不好,就導致了發育遲緩的結果,不長肉是直接看到的結果,就怕的是營養不好,潛在影響(腦部智力發育)。 民間很多用四神湯調理,脾虛癥狀輕的,調一下就可以。 如果比較嚴重的,像是出現不長肉,面黃肌瘦,抵抗力差,舌苔有很厚白黃一層等,四神湯就不夠用了,可以升級成(八神湯)。 方解: 八神湯的基礎方是四神湯,保留了茯苓、淮山藥、芡實、蓮子這四味。其中蓮子可健脾補腎養心、淮山藥可補脾養肺固腎、茯苓可健脾利水滲濕、芡實可固腎補脾。 額外加入(牡蠣、橘皮、酸棗仁,甘草)。其中,牡蠣是滋陰補元斂汗,修復已經受損的脾胃和身體,酸棗仁安神,讓孩子睡得更好,利于發育。橘皮理氣消食,氣走動了,氣動了,血跟著動,身體氣虛充盈,才能長肉。而甘草就是調和劑,讓其他7味藥更溫和,適合小孩子體質。所以,八神湯對脾虛不長肉,更為有針對性。 八神湯現成的也叫 五立壯兒顆粒,孩子按照一天2次,一次一袋的量,補脾補元一段時間就長肉了,抵抗力變好。 另外,如果是脾虛濕盛,遇到寒濕盛的情況,可以四神湯加藿香調。如果是濕熱盛,可以加黃連調,但味道比較哭,這個要有所準備。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脾虛延伸出來的食積,有這情況,可以加雞內金,山楂等消積,也可以直接用消積藥,吃幾天就好了。 附一個四神湯簡單做法:蓮子、芡實、淮山藥、茯苓,各15g,加一斤排骨,燉一個小時,可以經常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