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永遠的長征

     汐鈺文藝范 2022-01-15

    長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陸續從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陜甘地區進行的戰略大轉移。紅軍長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長征的戰略方向和最終目標,是北上到抗日前線,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長征歷時兩年,縱橫湘鄂川黔滇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穿越苗瑤壯彝回等10多個少數民族地區,長驅6.5萬里,進行戰役、戰斗近600次,打退了敵軍窮兇極惡的圍追堵截,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

    在長征途中,英雄的紅軍指戰員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正確領導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不僅創造了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而且培育和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章圖片1

    第一單元 建立蘇區,壯大紅軍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對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瘋狂屠殺。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統治,中國共產黨人毫無畏懼地從血泊中站立起來,與8月1日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接著于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近百次武裝起義,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和左右江、鄂豫皖、湘鄂西、湘贛、陜甘等多個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發動武裝起義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中國革命,制定了發動武裝起義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從1927年下半年起,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的工農武裝起義風起云涌、此起彼伏,從而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新時期。

    文章圖片2
    文章圖片3
    文章圖片4
    文章圖片5

    二、建立革命根據地

    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組織發動了一次次武裝起義,使一度陷入低潮的革命形勢又蓬勃地發展起來。到1934年初,黨領導的紅軍已發展到近30萬人,并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十多塊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圖片6
    文章圖片7
    文章圖片8
    文章圖片9
    文章圖片10
    文章圖片11
    文章圖片12
    文章圖片13
    文章圖片14
    文章圖片15
    文章圖片16
    文章圖片17
    文章圖片18
    文章圖片19
    文章圖片20
    文章圖片21
    文章圖片22
    文章圖片23
    文章圖片24
    文章圖片25
    文章圖片26
    文章圖片27
    文章圖片28
    文章圖片29
    文章圖片30
    文章圖片31
    文章圖片32
    文章圖片33
    文章圖片34
    文章圖片35

    第二單元 戰略轉移,開始長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中國東北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危機。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抗日救亡的旗幟,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裝力量“共同對日作戰”。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頑固執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對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一再妥協退讓,對紅軍和各革命根據地連續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圍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開展了英勇的反“圍剿”斗爭,并取得了四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1933年9月,蔣介石集中百萬軍隊,對各個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征。隨后,其他幾個革命根據地的紅軍,也先后出發長征。一部分紅軍和游擊隊,留在長江南北,堅持游擊戰爭。

    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從1930年底開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先后對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在毛澤東、朱德等人的指揮下,各革命根據地連續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9月,在第五次“圍剿”中,為了消滅中央紅軍,蔣介石抽調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4月,廣昌保衛戰失利,紅軍和根據地損失慘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文章圖片36
    文章圖片37
    文章圖片38
    文章圖片39
    文章圖片40
    文章圖片41

    二、長征前的準備工作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先后派出抗日先遣隊北上和紅六軍團西征,為主力紅軍戰略轉移開辟前進道路。但由于戰略轉移的準備工作是在博古等極少數中央領導人中秘密策劃進行的,加上時間短暫,準備工作不夠充分,致使長征初期紅軍的行軍和作戰十分被動。

    文章圖片42
    文章圖片43
    文章圖片44
    文章圖片45
    文章圖片46
    文章圖片47
    文章圖片48
    文章圖片49
    文章圖片50
    文章圖片51
    文章圖片52
    文章圖片53
    文章圖片54

    三、踏上長征路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繼中央紅軍之后,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和紅六軍團也相繼撤出鄂豫皖、湘鄂西、湘贛等革命根據地,踏上長征之路。

    文章圖片55
    文章圖片56
    文章圖片57
    文章圖片58
    文章圖片59
    文章圖片60
    文章圖片61
    文章圖片62
    文章圖片63
    文章圖片64
    文章圖片65
    文章圖片66
    文章圖片67

    四、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撤出根據地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蘇區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以項英為分局書記兼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同時,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以陳毅為主任。留在長江南北的紅軍部隊和游擊隊及部分黨政工作人員,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江西、福建、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八省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紅軍主力的長征,同時也保存了黨在南方八省的革命力量。

    文章圖片68
    文章圖片69

    第三單元 遵義會議,偉大轉折

    長征初期,中央紅軍雖然連續突破國民黨軍的四道封鎖線,但自身也遭受慘重損失。在血的事實面前,紅軍廣大干部、戰士逐漸認識到,這是排斥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錯誤的軍事指導方針的結果。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主張,并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會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不僅沖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而且在運動戰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一、突破四道封鎖線

    中央紅軍長征開始后,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紅軍向西轉移,分別在江西信豐至安遠、湖南汝城至廣東樂昌、湖南宜章至良田,設立了三道封鎖線,妄圖趁紅軍戰斗力最薄弱的時候消滅紅軍。經過一個月的英勇奮戰,紅軍突破了三道封鎖線。這時蔣介石集結40萬大軍,利用湘江天險,筑成第四道封鎖線。由于“左”傾教條主義者的錯誤指揮,紅軍雖然突破了湘江天險,但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央紅軍和中央機關工作人員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余人。

    文章圖片70
    文章圖片71
    文章圖片72
    文章圖片73

    二、轉兵貴州

    湘江之戰后,蔣介石已經判斷出紅軍將沿湘桂邊界北上湘西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便在沿途布下重兵,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博古、李德仍然主張按原計劃前進,這將使中央紅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機關頭,在毛澤東堅決主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棄了去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

    文章圖片74
    文章圖片75
    文章圖片76
    文章圖片77
    文章圖片78

    三、突破烏江天險

    中央紅軍進軍貴州途中,為了擺脫敵人的追兵,必須渡過烏江。而烏江江面寬闊,水深流急,兩岸山峰連綿,自古就有天險之稱。1935年1月2日、3日,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師第四團冒著對岸軍隊的密集火炮,先后在烏江江界河渡口和回龍場渡口成功登岸。1月5日,紅三軍團第十團在茶山關渡過烏江,向貴州重鎮遵義進軍。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

    文章圖片79
    文章圖片80
    文章圖片81
    文章圖片82
    文章圖片83

    四、遵義會議

    在遵義會議上,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比較系統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與會者多數同意張聞天、毛澤東等人的意見。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會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區進軍途中,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3月中旬,在遵義的鴨溪、茍壩一帶,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以周恩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從此,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文章圖片84
    文章圖片85
    文章圖片86
    文章圖片87
    文章圖片88

    五、四渡赤水

    遵義會議后,紅軍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導下,采取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方針,開創了戰略轉移中一個嶄新的局面。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在川滇黔等地區,大范圍迂回,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四渡赤水。在迷惑、調動敵人的同時,尋找有利時機,大量殲滅敵人,由此擺脫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毛澤東曾將四渡赤水譽為其軍事生涯的“得意之作”。

    文章圖片89
    文章圖片90

    六、巧渡金沙江

    紅軍渡過赤水后,從貴州向云南進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必須搶時間渡過金沙江。金沙江水流湍急,兩岸是懸崖峭壁。紅軍派出兩個排智取了江對岸敵人的哨卡,隨后利用僅有的7只渡船,經過7晝夜的搶渡,大隊人馬全部過江。至此,中央紅軍跳出了優勢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文章圖片91
    文章圖片92
    文章圖片93
    文章圖片94
    文章圖片95
    文章圖片96

    七、通過彝族區

    紅軍渡過金沙江后,主力部隊決定取道四川冕寧至安順場,中間必須通過大涼山彝族地區。由于四川軍閥對彝族人民進行了殘酷的壓迫和掠奪,造成彝、漢之間很深的民族矛盾,加之國民黨軍散布謠言,使彝族人民對紅軍產生了很深的敵意。為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紅軍總參謀長、先遣隊司令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同時,紅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更得到了彝族人民的擁護。在彝族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紅軍順利地通過了彝族區。

    文章圖片97
    文章圖片98
    文章圖片99

    第四單元 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在長征的兩年時間里,各路紅軍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披荊斬棘,沖破國民黨重兵一次又一次的圍追堵截,在運動中有效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長征途中,紅軍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陡峭險峻甚至是終年積雪的高山,跨越了一條又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江大河,穿越了沼澤遍布、渺無人煙的茫茫草地。紅軍征服了行軍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朝著勝利的方向闊步前進。

    一、浴血奮戰

    長征途中,面對國民黨軍的絕對優勢兵力,英雄的紅軍指戰員在毛澤東等指揮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進行了數百次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其中,著名的戰役戰斗有血戰獨樹鎮、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攻克臘子口等等。

    文章圖片100
    文章圖片101
    文章圖片102
    文章圖片103
    文章圖片104
    文章圖片105
    文章圖片106
    文章圖片107
    文章圖片108
    文章圖片109
    文章圖片110
    文章圖片111
    文章圖片112
    文章圖片113
    文章圖片114
    文章圖片115
    文章圖片116
    文章圖片117
    文章圖片118
    文章圖片119
    文章圖片120
    文章圖片121
    文章圖片122
    文章圖片123
    文章圖片124
    文章圖片125
    文章圖片126
    文章圖片127
    文章圖片128
    文章圖片129
    文章圖片130
    文章圖片131
    文章圖片132

    二、爬雪山過草地

    雪山和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從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紅軍共翻越白雪皚皚、人跡罕至的雪山20多座,穿過沼澤遍布、危險叢生的草地1.52萬平方公里。“爬雪山,過草地”是對紅軍長征艱苦狀況、奮斗精神最簡潔、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

    文章圖片133
    文章圖片134
    文章圖片135
    文章圖片136
    文章圖片137
    文章圖片138
    文章圖片139
    文章圖片140
    文章圖片141

    第五單元 三軍會師,長征勝利

    1935年6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到達四川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召開會議,決定紅一、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陜甘革命根據地。在北上途中,張國燾堅持南下的主張,試圖分裂黨和紅軍。黨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并取得了勝利。1935年6月至1936年10月,各路紅軍先后會師,并最終在陜甘地區實現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大會師。以此為標志,歷時兩年的長征宣告勝利結束。

    紅一方面軍

    2.5萬里

    紅二方面軍

    2萬里

    紅四方面軍

    1萬里

    紅二十五軍

    1萬里

    總里程

    6.5萬里

    一、懋功會師

    1935年6月8日,紅四方面軍西進部隊攻克四川懋功。接著,以一部前出至懋功東南的達維。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在北進達維途中,同紅四方面軍一部勝利會師。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懋功。紅一、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大大增強了紅軍的力量,為開創革命新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章圖片142
    文章圖片143
    文章圖片144
    文章圖片145

    二、永坪會師

    1935年9月15日,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陜西延川縣永坪鎮。16日,劉志丹率領西北紅軍到達永坪鎮,兩軍勝利會師。以后,紅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永坪會師壯大了西北紅軍的力量,為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此時已改編為紅軍陜甘支隊)的到來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章圖片146
    文章圖片147
    文章圖片148
    文章圖片149
    文章圖片150

    三、甘泉會師

    1935年9月上旬,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主力先行北上后,于9月18日到達甘肅岷縣哈達鋪。在這里,毛澤東等從報紙上獲悉陜北紅軍和根據地依然存在,遂正式決定前往陜北。在哈達鋪,北上紅軍根據俄界會議決定,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11月初,到達甘泉地區,同紅十五軍團會師。

    文章圖片151
    文章圖片152
    文章圖片153

    四、甘孜會師

    1935年9月下旬,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也稱左路軍)南下。10月5日,張國燾在四川理番縣卓木碉另立“中央”,隨紅四方面軍行動的朱德、劉伯承等同張國燾的分裂行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嚴重影響了紅四方面軍內部的團結和戰斗力。在接下來的南下作戰中,紅四方面軍傷亡很大,到1936年4月間只剩下4萬多人,減員過半。中共中央一再電令紅四方面軍北上,從蘇聯歸國到達陜北的張浩(林育英)也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的名義致電張國燾,要求其取消另立的“中央”,這樣,張國燾不得不于1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1936年7月2日,紅二、紅六軍團長征到達川西北的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7月5日,中共中央電令紅二、紅六軍團和紅三十二軍組成紅二方面軍。在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力促下,紅二、紅四方面軍決定共同北上,同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會合。

    文章圖片154
    文章圖片155

    五、三軍大會師

    甘孜會師后,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22日,紅二方面軍指揮部到達甘肅靜寧將臺堡(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和將臺堡會師為標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文章圖片156
    文章圖片157
    文章圖片158
    文章圖片159
    文章圖片160
    文章圖片161

    附錄:天津的“長征人”

    雖然紅軍長征的腳步并沒有經過天津,但天津這座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仍與長征有著不解之緣。早在紅軍長征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天津的一家名為《野煙三周報》的進步刊物,就曾刊登文章介紹了有關紅軍長征的情況,并高度評價了紅軍堅持北上抗日的革命主張。長征勝利特別是天津解放以后,先后有數十位參加過長征的干部、戰士,遵照黨的指示來到天津,他們帶著長征的優良作風、光榮傳統和偉大精神,為天津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文章圖片162
    文章圖片163
    文章圖片164
    文章圖片165
    文章圖片166
    文章圖片167
    文章圖片168
    文章圖片169
    文章圖片170
    文章圖片171

    結語:長征永遠在路上,它不僅是一次人類精神和意志的偉大長征,也是一段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優秀兒女尋求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今天我們正在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偉大長征,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使長征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毛澤東詩《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 国产av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桃色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精品少妇av蜜臀av|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专区| 手机看片AV永久免费| 日韩av日韩av在线|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av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影院| 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美利坚| 噜噜久久噜噜久久鬼88|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精品| 2019久久久高清日本道|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