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教育與教育學 1 節 教育與教育學概述 3 一、教育的概念 3 二、教育的要素 5 三、教育的形態 6 第二節 教育的歷史與發展 8 一、教育的起源 8 二、教育的歷史發展過程 10 第三節 教育學的對象和體系、 產生和發展 12 一、教育學的對象和體系 12 二、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14 本章小結 18 思考題 19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20 節 人的發展理論 21 一、人的發展的含義 21 二、人的發展的特點 23 三、人的發展的規律性及其 教育意義 24 第二節 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 26 一、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 基礎作用 26 二、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28 三、個體活動在人的發展中的 能動作用 30 第三節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31 一、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引領 作用 31 二、學校教育主要通過傳承文化 科學知識來培養人 32 三、學校教育對提高人的現代性 有顯著的作用 34 本章小結 36 思考題 36 第三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 37 節 社會對教育發展的制約 39 一、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 39 二、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41 三、文化對教育的制約 42 四、人口對教育的制約 44 第二節 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功能 45 一、教育的經濟功能 45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47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49 四、教育對人口的功能 51 第三節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52 一、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性 52 二、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53 三、教育具有與社會發展的 不平衡性 53 四、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 平行性 54 本章小結 55 思考題 55 第四章 教育目的 56 節 教育目的概述 59 一、教育目的的內涵 59 二、教育目的的特征 60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61 四、教育目的的基本類型 62 五、教育目的的結構 63 第二節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64 一、教育目的的不同價值取向 64 二、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確立應注意的 問題 67 三、教育目的的選擇、確立的基本 依據 68 第三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69 一、我國教育目的的歷史演變 69 二、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74 三、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74 四、我國教育目的的實現策略 76 本章小結 77 思考題 78 第五章 教育制度 79 節 教育制度概述 81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81 二、教育制度的特點 81 三、教育制度的制約因素 82 四、教育制度的類型 83 第二節 學校教育制度歷史沿革 86 一、西方學校教育制度歷史沿革 86 二、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演變 88 第三節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91 一、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 基本形態 91 二、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 結構及類型 92 三、我國當前學校教育制度改革 93 本章小結 94 思考題 95 第六章 課程 96 節 課程概述 97 一、課程的概念 97 二、課程理論主要流派的觀點 99 三、課程的類型 100 第二節 課程的表現形式 105 一、課程方案 105 二、課程標準 106 三、教科書 107 第三節 課程改革及其趨勢 107 一、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發展的 趨勢 108 二、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09 三、當前我國中小學的課程設置 113 本章小結 115 思考題 116 第七章 教學 117 節 教學概述 118 一、教學的概念 118 二、教學的意義 119 三、教學的任務 120 四、教學原則 122 五、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觀 123 第二節 教學過程 124 一、教學過程的概念 125 二、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125 三、教學過程的結構 127 四、教學過程中方法的選擇 128 五、教學評價 131 第三節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31 一、教學組織形式 131 二、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36 本章小結 140 思考題 140 第八章 德育 142 節 德育概述 143 一、德育界定 143 二、德育目標 146 三、德育內容 146 第二節 德育過程 149 一、德育過程概述 150 二、德育過程的規律 151 第三節 德育實施 154 一、德育原則 154 二、德育方法 161 三、德育的實施途徑 164 四、德育實效問題的原因與對策 166 本章小結 172 思考題 172 第九章 美育 173 節 美育概述 175 一、美育的概念及發展歷程 175 二、美育的特征 177 三、美育的意義 178 第二節 美育的內容和任務 178 一、美育的內容 178 二、美育的任務 181 第三節 美育的實施 182 一、美育實施的原則 182 二、美育實施的途徑 183 本章小結 185 思考題 186 第十章 學生與教師 187 節 學生 189 一、學生的概念 189 二、學生的本質屬性 189 三、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190 第二節 教師 192 一、教師的角色定位 192 二、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193 三、教師勞動的特點 195 四、教師的職業素養 196 五、國外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 197 第三節 師生關系 198 一、師生關系的教育意義 198 二、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199 三、師生關系的類型 200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02 本章小結 203 思考題 203 第十一章 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 204 節 班級組織 205 一、班集體的特征 205 二、班集體的組織與培養 206 第二節 班主任工作 208 一、班主任的職責 208 二、班主任的工作內容與方法 209 第三節 班級管理 213 一、班級管理的理念 213 二、班級日常管理 214 三、班級活動的管理 214 本章小結 217 思考題 217 主要參考文獻 2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