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胸痹、胸中痞 【治病策略】 1、胸痹,乃胸陽痹阻,胸中痞而疼痛之病名。《千金方》: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滿痞急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刺,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可犯。胸愊愊(煩悶郁結)而滿短氣咳唾引痛,咽塞不利習習如癢,喉中干燥,時欲嘔吐,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痛。 【辯證診斷】 1、痞者,胸痞也,胃經不降,凡膽肺諸經皆無降路,故胸間痞悶也。(有寒則溫補中氣,有熱則清降膽胃。) 2、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咳逆、上氣、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于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3、胸痹痛: (1)凡痛連脅下,近于胃部,吸氣時增劇,咽物時尤甚,或發嘔吐者,是延及橫膈膜而發炎,即所謂橘枳姜湯:橘是也。 (2)凡胸中膈覺痛,中如側掌,前牽胸而后掣背者,是延及縱隔膜而發炎,即所謂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是也。 (3)心臟搏動之部,內有疼痛,而兼惡寒發熱,心悸亢進,心動微弱,脈搏增加者,是延及心囊發炎,即所謂諸逆心懸痛是也。 4、飲氣逆于胃則嘔吐,滯于氣則心下痞,凌于心則悸,蔽于陽則眩。 【辯證治則】 1、旋覆花湯:胸中有邪而胸硬且煩,水谷積聚胸咽難下,甚者,欲使人踏其胸上。 本方可用于小兒龜背,或五疳食毒積滯,以旋覆花湯作丸,用之頗效。 2、疼痛從胸肋往心臟的方向痛過來,胃不舒服,相當于西醫的橫膈膜發炎,枳實薤白桂枝湯;疼痛是胸痛徹背、背痛徹心,是縱膈腔的痰飲。 3、胸滿、胸口燥滿、惡心、吐的時候一定把白芍拿掉。 4、射干麻黃湯(射干9克 麻黃12克 生姜切片12克 細辛6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大棗擘(用手掰開)7枚 半夏9克 五味子9克):怕冷、咳嗽、痰多而清稀、口不渴、喉嚨癢而不舒服、胸悶、胸部做水鳴之聲、肺氣不得順暢(肺虛寒水飲) 5、(1)枳實三錢-->疏通心氣(胸悶); (2)枳實三錢栝樓實三錢薤白三錢 ->胸痛、胸痹; (3)栝樓實五錢,薤白三錢,枳實三錢->治療心氣郁結; (4)秦皮三錢、枳實三錢-->寬胸理氣。 6、(1)胸痹,胸背痛、喘咳短氣、心痛徹背,心包有痰,栝蔞薤白白酒湯,栝蔞實可以放膽用。臨床上栝蔞薤白白酒湯用來治療很多心臟瓣膜不全、心臟結構有問題,第五椎壓痛、項強背痛,下飛機后背痛等。 (2)烏金丸(烏頭赤石脂丸),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最嚴重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當病人在持續的胸痛,痛到后面去,從膻中痛痛到后面第五椎,沒事就從后面再痛回來,來回痛來痛去,穿心痛。 7、動脈血管堵塞、冠狀動脈硬化 (1)失眠,黃連阿膠湯。苦溫。 (2)胸悶,白芍不要用。阿膠是苦,胸滿、胸痛,桂枝、炙甘草。 (3)手腳冰冷炮附子。血管里面堵到,川芎活血,吃下去以后一個禮拜病人淤血都沒有了,血管都恢復了。附子很熱下去讓它打通,可以多加點丹皮,加點桃仁。 (4)胸口痛,心胸痛,枳實,胸悶,配上個桂枝,配上個附子、川芎、丹皮這就夠了,這個病人已經好了。 8、胸悶痛系胸陽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癥見胸悶、疼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癥,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加瓜蔞、薤白,取《金匱要略》治胸痹的栝蔞薤白白酒湯之意。開胸結,溫通陽氣,使結者開、痹者通,則諸癥自愈。 9、賁門(劍突下): (1)偏熱為小結胸證:小陷胸湯,正心下按之痛。可加枳實,為了保持大便通暢(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者一枚) (2)偏寒為胸痹:栝蔞薤白半夏湯(栝蔞實一枚 薤白三兩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10、(1)胸不任物: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壓則不能睡,已經七年,血府逐淤湯五付全愈; (2)胸任重物: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仆婦坐于胸,方睡,已經二年,血府逐淤湯三付而愈。 【辯證比較】 1、(1)胸痹比較嚴重了,痛得不能臥,甚至會背痛徹心,栝蔞薤白半夏湯; (2)胸痹、胸悶、胃里脹滿拒按,栝蔞薤白白酒湯; (3)虛癥胸悶喜按,人參湯; (4)胸痹緩痛、心包積水,茯苓杏仁甘草湯。心包積水的癥狀:寸脈弦、胸隱隱作痛、不渴、躺平時胸悶會增加; (5)胸痹緩痛、心肺之間濕痰:橘枳姜湯。 2、胸痹而胸滿上氣、喘息咳唾,則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胸痹而心下痞硬,則人參湯主之。 3、(1)橘枳姜湯: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姜半斤,胸悶胸痹; (2)桂枝生姜枳實湯:桂枝、生姜各三兩,枳實五兩,心懸痛、心陽不足,心包炎。 4、(1)枳殼,性緩而治高,高者主氣,治在胸膈;故胸中痞,肺氣結也,用枳殼于桔梗之中,使之升提而上消。上用枳殼緩治。 (2)枳實,性速而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心下痞,脾血積也,用枳實于白術之內,使之蕩滌而下化。下用枳實急治。 5、胸痹病證方治表
6、胸痹病附方證治表
7、五臟病證方治表
【辯證針灸】 1、胸悶:公孫、內關。 【經典回顧】 1、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鞭,氣上沖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2、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3、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4、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5、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6、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7、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 8、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按:類西醫的風濕性心臟病) 9、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頃,則胸偏痛也。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古有患胸痹者,心中急痛,錐刺不得。蜀醫為胸府有惡血故也。遂生韭數斤搗汁令服之,即果吐出胸中惡血,遂瘥…(《名醫類案》) 生韭有行氣,散血之功,正如《本草衍義補遺》所謂:“研汁冷飲,可下膈中淤血,能充肝氣。”故其適用于血瘀氣滯所致的胸痹不通之證。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