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蜀中及劉禪的事務,司馬昭開始對朝廷中忠于自己的官員大規模加官進爵,為篡奪曹魏江山做最后的準備。 司馬昭先是一口氣加封了騎督以上六百多人的爵位,然后又追封自己的父親司馬懿為晉宣王,哥哥司馬師為晉景王。接下來,司馬昭讓司空荀顗(yǐ)定禮儀,中護軍賈充正法律,尚書仆射裴秀議官制,最后由太保鄭沖總負攬這些事,加以裁定。 這些人當然都是司馬昭的心腹之人。 就在司馬昭大張旗鼓謀劃取曹魏而代之的時候,吳國的皇帝孫休,突然暴病而亡,年三十歲。臨死前,已經說不出話來的孫休,還拉著丞相濮陽興的手臂,指著自己年僅十歲的太子,意思是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濮陽興。 孫休說不上是英明的君主,但他在位的七年時間,吳國朝政至少還能正常運轉,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吳國上下也還算是安穩。因而,孫休也算是除了吳國開國皇帝孫權之外,唯一一個還算有些可取之處的皇帝了。如果孫休能多活幾年,吳國還能繼續恢復一下國力,可惜,又年紀輕輕就病死了。 只能說吳國運氣不好。 孫休死后,濮陽興等人并沒有按照孫休的遺愿執行,而是另外選立了一個皇帝。因為此時蜀漢剛剛滅亡,吳國也處于內憂外患的復雜情況下,一個年幼的孩子是不可能應付的了這種局面的,所以在264年8月,他們最后選立了已經成年的烏程侯孫皓為吳國新的皇帝。 孫皓是被孫權廢掉的那個太子孫和的兒子。也就是說,這個皇位兜兜轉轉的,又回到了孫和這一脈頭上。 按說吳國大臣們的想法倒也沒錯,可惜想法雖好,眼光卻不好,沒選對人,選立的這個新皇帝孫皓,屬于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吳國最終就滅亡在了他的手里。 孫皓剛即位的時候,還算是干了幾件利國利民的事。他發布優撫詔書,體恤士民百姓,而且還打開國家倉庫,賑濟一下國內貧困的百姓。另外,他還將皇宮中年紀較大的宮女,按照條例釋放出宮,并由官府給尋找配偶,同時將皇家苑囿中蓄養的禽獸也都放歸大自然。 眼見孫皓一派奮發圖強的中興之主的架勢,吳國臣民無不額手相慶,認為終于看到希望了。 可惜,好景不長,等孫皓稍稍坐穩皇帝的寶座后,立刻現出原形,肆意妄為起來。他粗暴驕盈,沉溺酒色,殘酷昏庸,多疑猜忌。 這下,當初擁立孫皓的丞相濮陽興等吳國大臣們都后悔不已。可惜,晚矣。 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啊,這些人只能硬著頭皮勸諫孫皓。 孫皓哪是能聽進別人話的主?不但不聽,反而開始辣手懲處,即使是當初擁立自己的那些大臣,如濮陽興等,也沒客氣,找個茬都抓了起來,先判了個流放,感覺不解氣,在半路上讓人將他們殺掉。還不解氣,又誅滅了他們的三族。 這下,孫皓行事更加肆無忌憚。 很快,吳國就被孫皓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吳國更換皇帝不久,曹魏的司馬昭也病死了。 在司馬昭緊鑼密鼓布置以晉代魏大業的同時,也頗為感覺到力不從心。畢竟此時的司馬昭已經50多歲了。而這個年紀,在當時絕對不算年輕了。于是司馬昭開始有意的培養、提拔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先任命為撫軍大將軍,后來立為晉王世子,立為接班人。 此后不久,265年8月,司馬昭還沒來得及登上皇帝的寶座,就病死了,享年55歲。 接下來,司馬炎即位,完全接手了司馬昭留下來的勢力,任魏國丞相、晉王。 而且,對于魏國皇帝曹奐來說,司馬炎還不如司馬昭呢。 自從司馬炎接掌大權后,更加迅速的籌謀改朝換代之事。僅僅4個月之后,也就是265年12月,司馬炎勒令曹奐禪讓皇位。 就這么著,曹魏也算是滅亡了。 曹奐失去皇位后,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搬到金墉城居住。 這一切的一切,和當年曹操死后不久,曹丕篡漢,幾乎一模一樣。 只能說,歷史在重演。 詭異的是,這個曹奐的性格,也幾乎和當年的漢獻帝,或者和那個蜀漢后主劉禪差不多,都一樣的沒心沒肺。搬到金墉城后的曹奐,活得也是有滋有味,一直到37年后的302年才去世,享年58歲。 此時,那位勝利者司馬炎早死去12年了。 這一點,也幾乎和當年的曹丕與漢獻帝一模一樣,或者說,還超過了漢獻帝。因為漢獻帝只活了54歲,是在曹丕死后第8年死的。這位曹奐比漢獻帝還多活了4年,在司馬炎死后第12年死的。 嗯,如此看來,曹奐還真稱得上略勝一籌。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