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雖易,會跑不易。 對于跑者而言, 如果從一開始就懂得科學跑步, 不僅可以避免傷痛, 還能保證最大程度通過跑步收獲健康。 今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強博士 為大家帶來了7個錦囊妙計, 助您遠離“跑步痛”,樂享“無傷跑”。 無熱身,不跑步。跑前做好熱身運動,能夠使身體預熱、肢體舒展,從而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推薦大家兩個熱身動作: 雙手扶墻,一側膝關節前弓(膝關節不要超過腳尖),另一側膝關節伸直,腳跟盡量貼地,雙腿交替,拉伸3次,每次持續20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雙專業合適的跑鞋結合了跑步這項運動的特殊性,能夠緩沖跑步時地面帶來的反沖力,可以幫助跑者最大程度上保護好膝關節。建議大家每半年檢查一下自己的跑步鞋,重點關注以下三點:
 如果出現了以上的任意一點,就要及時更換跑鞋。如果有扁平足、高足弓或習慣性崴腳等,則要咨詢醫生,必要時訂制運動鞋或者矯形鞋墊。肌肉力量不足會造成膝關節不穩定,跑步距離越遠,身體負擔越重,更容易受傷。加強肌肉力量鍛煉對于保護膝關節至關重要,為大家推薦三個鍛煉方法: 
坐在椅子上,腰部挺直保持中立,雙腳雙膝并攏,把彈力帶綁在膝關節上方,雙腿分開,對抗彈力帶。每周練習3次,間隔1-2天;每次練習3組,每組15次,每組間隔休息15秒。 
坐在椅子上,腰部挺直保持中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做勾腳抬腿練習,腳尖向身體側翹起,膝關節伸直,抬腿到與地面平行,堅持10秒鐘。每周練習3次,間隔1-2天;每次練習3組,每組15次,每組間隔休息15秒。 
站立時踮起腳尖,達到最大程度,然后緩慢放下,注意腳踝不要內翻、外翻,每周練習3次,間隔1-2天,每次練習3組,每組15次,每組間隔休息15秒。 跑步時膝關節大多數時間處在屈曲負重狀態,此刻保持“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三點一線,可以幫助減輕膝關節所受到的沖擊力,對于保護膝蓋至關重要。
面對鏡子站立,一條腿向前弓步邁出,從鏡子里面觀察,邁出的膝關節是否向內或者向外偏斜。 
反復對著鏡子做前弓步,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調整膝關節的位置,達到“髖-膝-踝”三點一線。比如您的膝關節內扣時,要靠臀部肌肉發力,把膝關節帶回“髖-膝-踝”三點一線的正確位置上來。 
在跑步過程中,應不時低頭觀察膝關節是否與腳重疊,如果不重疊,則要及時調整跑姿。
很多跑友存在一個常見的錯誤跑姿——“貓步”,也就是跑步時雙腳落在同一條直線上,甚至出現交叉步,此時身體會出現不自然的左右擺動。這種擺動會對膝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引起關節疼痛。出現這種情況,您應該及時停下來,糾正自己的跑姿。正確的跑步姿勢應是雙腳分開,與胯同寬。建議大家在跑步過程中應不時低頭觀察雙腳分開的距離。人體的骨骼肌有強大的吸收沖擊力的功能,正確的跑姿能夠形成“避震弓”,把跑步時的地面反沖力傳導給肌肉,從而為關節減負。想要形成“避震弓”,需要在跑步時保持身體一定程度的前傾,用臀部和大腿發力,足跟落地時膝關節不超過腳尖,后腳蹬地要強勁有力。在跑步過程中應不時低頭觀察,足跟落地時腳尖是否超出了膝關節。 建議跑步愛好者或者“跑步膝”患者進行專門的跑姿評估,以明確自己是否跑出了“避震弓”。跑步后冷敷膝關節,可以有效減少局部微損傷,從而預防膝關節疼痛。
冷敷方法:跑步結束后即刻用冰水袋放置于膝關節周圍,冷敷15分鐘。  髂脛束是位于大腿外側,它是髖、膝關節外側穩定的重要結構之一,當我們站立時,不用下肢肌肉用力工作就能保持很長時間站立,其功勞就是因為髂脛束處于張緊狀態。但是如果髂脛束過度緊張又會導致在跑步過程中,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不斷摩擦,從而引發炎癥反應,導致膝蓋和大腿外側疼痛,也就是髂脛束綜合征。所以,跑步后的拉伸和放松同樣重要,它可以舒緩緊張的骼脛束和肌肉,從而有效預防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推薦兩個拉伸動作: 
一手扶住支撐物,另一手抱住一側腳踝,用手臂力量屈曲膝關節,感受到大腿前方的肌肉有明顯的牽拉感說明動作到位了,牽拉20秒,重復3次,雙腿交替。 
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根部或按摩滾輪沿著大腿外側滑動按壓,重復30次。 溫馨 提示 
掌握了跑步技巧,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做任何運動都需要循序漸進,根據自身身體素質進行合理安排,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 對于從沒有跑步習慣的人來說,最初可以從每天健步走開始做起,到了一兩周后加些慢跑,再過一兩周快走、慢跑并重,最終慢慢跑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