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的最高學術機構乃是“中央研究院”,能入其中者無不是各個專業領域內的能人大咖,院士尚且如此,院長更是要德才兼備。 它的首任院長蔡元培先生自不必多說,而本次我們要介紹的則是它的次任院長、也是在這個位置上待得最久的朱家驊。當年傅斯年還是學生時,北大共有28位教授,僅比傅大4歲的朱家驊則是其中最年輕的教授,教德語,后又任中山大學教授,教地質。如此,其能為德行可見一斑。 朱家驊 可今天我們不談其他,要說的則是朱家驊的書法藝術,尤其是他的信札手稿。在通訊沒有現在便利的民國時期,書信來往則成為了人們互通信息、抒發胸臆的主要方式。同時,信札也是文人書法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 相較于沐手而書的“正經”書寫,信札則要顯得更為真實、自然,更能表現日常生活,更能體現出書者的形象、態度、心境與書法藝術水準。因為首先從精神上來說就是非功利性的、非競爭的、自適的;從技法上看就是非強化的、自然而然的,是附著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的一部分。 草書“緬懷童時” 立軸 朱家驊致潘宗堯信札 8月27日 所以,我們往往更能從信札手稿看出一個書法家的秉性能為,因為這是最接近我們記錄生活的一種文本形式。而觀朱家驊的書法信札,筆墨線條流暢灑脫、俊逸靈動,給人一種直抒胸臆、酣暢淋漓的感覺,可謂字如其人也。 而除了在藝術、學術方面的成就,朱家驊還是“中德軍事合作之父”。早在1926年他就開始牽線國民政府與德國開展軍事合作接觸,后來,德械師成為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精銳力量。 朱家驊致馮用信札 了如指掌 另外,朱家驊還對中國近代教育改革及交通、通訊改革作出重要貢獻。比如他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時期成立了國立編譯館、圖書館、博物館等,還在其任交通部長時對航空、航運、電訊等設施設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回到正題,接下來一起欣賞朱家驊的書法信札—— ![]()
![]() ![]() 文丨書畫課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書畫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歡迎各位熱愛書法繪畫、篆刻治印的朋友關注我們!您的每一次“點贊、評論、收藏、轉發分享”都是對我們的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創作的重要動力! 注:本文由“書畫課代表”原創首發,圖文消息謝絕未經授權的復制、抄襲或抓取行為。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并注明出處,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