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內心一直在追求某種秩序感和價值感,這種追求貫穿整個人生。
中學讀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內心瞬間被擊中,即便晚上很困了我也不想睡覺,害怕閉上眼睛,這一天就又消失了,不曾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高中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這篇文章對于時間流逝的焦慮感描述地如此真切,以至于我把整篇文章背誦下來。
1、# 番茄工作法# 管理注意力,讓做事有節奏 第一次接觸時間管理工具是在2013年,接觸到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的本質是注意力管理,目的是讓做事有節奏。 其核心規則非常簡單,強制集中注意力25分鐘,然后強制休息5分鐘,形成工作節奏。 我開始了首個百天挑戰——踐行番茄工作法100天。 為此我專門買了一個廚房鐘拿到辦公室,后來怕計時器的滴答聲吵到同事,我改用手機App軟件Promodoro。 100天之后我發現自己集中注意力變得更容易,每天收獲的番茄也讓我小有成就感。 實踐小tips:當處在聚焦時段,盡量不要被打斷,忽略所有短信、電話、郵件的干擾。打斷或者切換工作會帶來顯著的注意力和效率的損耗。
2、# 建立行動清單體系 # 讓做事有條理
其核心規則有三條: 1)全收集,把所有事情收集起來,然后分類建立行動/目標清單。 2)聚焦需要你立刻著手的下一步行動。 3)定期回顧各行動/目標清單進展。 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是用清單釋放了大腦內存,不需要害怕遺漏什么工作,更多是聚焦下一步行動。 市面上有很多按照GTD理念設計的任務管理軟件,我最先用了Doit.im,它支持網頁、手機、PC端同步。最近改用Focus To-Do,因為它同時兼容了番茄鐘的功能。 實踐小tips:人無法執行一個項目,只能執行一個個細小的子任務,因此一定要把大的項目拆分到可以立刻執行的子任務,否則這個項目可能長期呆在你的行動清單里沒有進展。
3、# 明確優先級排序 #讓做事有重點
其核心規則有四條: 1)重要緊急的事情立刻做。 2)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要安排時間做。 3)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授權別人做。 4)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千萬別做! 這四條規則說簡單也簡單,說白了就是做好“先”和“后”的選擇。但是真正用起來卻非常不容易,因為它要求你做取舍和拒絕!不會拒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分辨真正重要事情的能力。 《精要主義》開篇一句話非常深刻,“幾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少數。只有找到真正對你重要的事情之后,你才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說不。 想象一下你的人生衣柜里塞滿了別人的衣服,能忍嗎? 實踐小tips: 養成時刻問自己WIN(What's Important Now?)的習慣,花時間保護最重要的事情,拒絕不重要的事情。
越往后我越是發現,時間管理更高效的方式應該是top down,首先選擇要走的路,然后再選擇具體的方法和工具。意識層面的選擇遠比技術層面的改進重要得多! 1、通過時間統計法建立投資意識
時間統計法的本質是時間記錄和分配,目的是建立對時間投資意識,做長期主義者。 其核心規則有三條: 1)記錄每天的時間花銷。 2)統計各項生產性和消耗性時間。 3)評估時間投入合理性并及時調整。 受柳比歇夫的啟發,我在2018年底把日記模板改成時間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事件的開始時間(精確到分鐘)、花費時間、事件標簽,再統計每天/周/月/年在各個維度項目上的時間支出。 實踐小tips:通過筆記類軟件建立時間支出記錄的數據庫,再配合excel的透視表功能,可以連續追蹤在各維度的時間花銷變化,然后評估投入的合理性。
1)常規routine工作和加班占據了幾乎所有的時間。 2)周末休息的大部分時間消耗在娛樂上,特別是刷手機視頻。 3)自己真正想做的項目、想學的技能、想培養的興趣愛好,一直躺在待辦清單里,沒有任何進展。 2、通過Timebox工作法強化deadline閉環意識
馬斯克作為多家超級公司的創始人,還堅持送小孩子上學、有時間上電視節目、和女星傳緋聞。 帶著濃烈的興趣,我查了馬斯克是怎么管理時間的,然后我發現了Timebox工作法。 Timebox工作法的本質是設定deadline承諾,用工程思維推進項目進展。 核心規則有三條: 1)Deadline是固定不能變更的,但工作范疇和投入資源可以調整。 2)聚焦top項目,拆分到可以執行的最小任務。 3)給每個任務安排最少但是足夠的時間預算,讓自己始終處于deadline的緊迫感。 實踐小tips:Timebox工作法奏效有兩個前提commitment和focus。 一旦commitment定下來,哪怕時間再趕,你總能想辦法按期交付。但是為什么你自己定的deadline卻經常守不住?因為承諾的簽訂至少需要雙方,只有內心足夠獨立和強大的人才能和自己簽約。如果自律不夠強大,建議尋求他律commitment。 2)因為Deadline is fixed,你必須非常認真地規劃每天的工作安排。聚焦真正對你的重要的工作,拒絕不重要的工作。
借用張一鳴的話來說,“今天和明天的事情在昨天已經決定了,今天能規劃和改變的是后天的事情”。如果不想被困在現在,就要提前做好未來規劃。 3、通過OKR工作法養成提前規劃和聚焦重要目標的意識
最終不可避免地觸及到那個終極問題,你到底想過什么樣的人生?什么對你最重要?你的下個季度、年度的人生大事是什么? 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完成任務的效率越高,越容易掉入瞎忙活的陷阱。 我發現OKR工作法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理念和實踐的方法。OKR全稱是Objective &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本質是提前規劃你認為最重要的目標,然后高度聚焦推動關鍵結果達成。 其核心規則也有三條: 1)找到讓你振奮人心的目標用一句話簡潔描述。 2)定義有數字可衡量、夠挑戰的關鍵結果作為里程碑。 3)每周審視OKR進展。 實踐小tips:要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相當不容易,需要長時間叩問內心。 就跟逛商場一樣,當你看到真正想要的物品時一定會兩眼放光,而找到真正滿意的物品是不容易的,要多逛、反復審視。 2)利用終局思維。今年復活節期間我去逛了一趟德國的公墓,從墓碑上看到有七八十歲的,也有不滿二十歲的小姑娘。 之后一個禮拜那個問題一直在我腦子里縈繞,對我而言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想在墓碑上刻上什么東西? 我感悟是利用好上帝恩賜的時間,活出內心的自己最重要。繼而就會自我提問,今年對我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季度對我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實更高效的方式應該是top-down,10年前就應該審視什么對我最重要,然后建立deadline和時間投資意識,再通過具體的時間管理技巧幫助自己高效地推進OKR進展。 紀錄片《人生7年》記錄了一群小朋友從7歲到63歲的人生,每隔七年他們的人生都有較大的變化,似乎七年是一個完整的人生周期。 過去7年我最大的收獲是明確了人生目標方向,真正開始sitting in the driver seat,并且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以前的很多娛樂行為不再有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做長期主義者。期待下一個七年再次重生。與君共勉! Wilson Jiang -End- 江老師整理了一套 “時間統計法“的工具模板 可以方便大家更好地管理時間 有意進群者請私信 歡迎各位童靴積極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