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經典國畫長卷

     廣陵子圖書館藏 2022-01-18

    1、《洛神賦圖》——東晉·顧愷之

    2、《步輦圖》——唐·閻立本

    3、《唐宮仕女圖》——唐·張萱、周昉

    4、《五牛圖》——唐·韓滉

    5、《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

    6、《千里江山圖》——北宋·王希孟

    7、《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

    8、《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

    9、《漢宮春曉圖》——明·仇英

    10、《百駿圖》——清·郎世寧

    《富春山居圖》

    《漢宮春曉圖》

    《千里江山圖》

    《韓熙載夜宴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

    《步輦圖》

        閻立本(?-673年),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唐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

        閻立本的繪畫,一是線條剛勁有力,二是色彩古雅沉著,三是人物神態刻畫細致。一般被認為出自閻立本之手的畫作共有4幅: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步輦圖》,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的情形;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歷代帝王圖》,共繪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貢職圖》與《蕭翼賺蘭亭圖》,分別繪有各國使者向唐朝皇帝進貢的圖景、唐太宗派監察御史蕭翼以巧計從和尚辯才處賺取王羲之書法名跡《蘭亭序》的故事。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內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松贊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世贊普,他平定叛亂,開創了統一的吐蕃王朝。在唐文化的影響下,松贊干布對吐蕃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進行了改革,促進了吐蕃社會開始向封建制過渡,可以說松贊干布是一位頗有作為的贊普。634年,他派使者向唐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償。638年,他又派使者帶琉璃寶入唐求婚,同時,他又帶領20萬軍隊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向唐施加壓力以答應自己的求婚,但被唐軍擊退。至此,他認識到必須要誠心與唐和好。

        公元640年,即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當于宰相)祿東贊向大唐求親,第二年到達長安。由于當時大唐帝國國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處,因此,當時竟有五個兄弟民族的首領向大唐求親,太宗很是為難。最后,想出一個平等競爭的辦法:請五位大使參加考試,誰考勝了,就把公主嫁給誰家的首領。當時出了五道難題,吐蕃使臣祿東贊過關斬將,一路領先,最終取得了勝利。太宗非常高興,心想:松贊干布的使臣這樣機智、聰明,松贊干布自己更不用說了。于是,決定將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準備了馬匹、牦牛、食物和飲水,決定隆重迎接;松贊干布親率歡迎隊伍由拉薩出發直奔青海迎接。松贊干布高興地說:"我今天能娶上國大唐公主,實在榮幸。我要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為紀念,讓子孫萬代都要與上國大唐永遠親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風格,在拉薩修建了城郭和宮室,這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

        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典籍,還有許多樹木、果蔬的種籽,將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青藏高原,促進了藏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長安的婦女們也一度風行吐蕃人將臉涂紅的風俗,稱之為"吐蕃妝"。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系、團結,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受到人們的敬仰,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內至今還保存著他倆的塑像。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閻立本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閻立本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形象,以及裝飾物"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步輦"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左右這種對比,尤其是譯官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神情自若、儀態萬方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張一弛、一柔一剛,讓人的視覺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彈琴時的左手伴奏一樣,穩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區炫音技巧的展示,華麗而不俗脫;一唱一和,和諧有序。

        另外,只有典禮官一個人是紅袍在身,未免顯得孤零零的,仍然造不出喜慶的氣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映襯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

        從色彩上講,這幅圖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喜慶的場面通常由紅色裝點基調。這幅圖作者為了突出這一特點,特地將典禮官——位于畫面正中間的軸心人物畫成紅色。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來奪人眼目地突出紅色,又不會太突兀得難于接受。因為按照習俗,祿東贊來自吐蕃,服飾多以網狀彩繪織成,很少有一整塊同樣顏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紅色代表正氣,代表恢宏的氣勢,理應當由中原大唐朝獨享,而非喧賓奪主地給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合適著紅裝,一者皇上為至尊天子,然而能夠與尊貴相配的顏色只有黃色;二者紅色由皇上穿戴,不免顯得皇帝過于輕浮,不夠穩健睿智。如果再考慮僅由于年代久遠,風蝕和破壞,原本皇帝身著的鍍金裝束成了土黃色,那么就不難理解作者在顏色安排上的獨到之處。

        從繪畫藝術角度看,作者的表現技巧已相當純熟。衣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圓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圖像局部配以暈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皺等處,顯得極具立體感;全卷設色濃重淳凈,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于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此圖一說為宋摹本,但摹繪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書有關故事,還錄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裝背"時題記兩行。

    章友直題跋

        章友直,字伯益,為北宋大學者,學識淵博,精通經史和書法,《步輦圖題記》為其撰文并采用小篆所書寫,為《步輦圖》圖釋,記述了唐太宗召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經過。

    米芾、黃公器、張向、劉次莊、曹將美、關杞、陶舜咨題跋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自號鹿門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以書法聞名后世。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襄陽米黻。元豐三年八月廿八日, 長沙靜勝齋觀”。

        黃公器,字登仁,登宋熙寧六年癸丑進士,授宣德郎,知衡州長寧縣事,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 “豫章黃公器。元豐七年正月十二日長沙學舍觀”。

        張向是黃庭堅的外表兄,擔任夔州路提舉等官職,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 “閻相國之本章伯益之篆皆當時精妙。元豐甲子孟春澣中于日圃澤張向書于長沙之靜鑒軒”。

        劉次莊,字中叟,晚號戲魚翁,北宋潭州長沙(今屬湖南)人,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賜同進士出身。擔任殿中侍御史、江南西路轉運判官等官職。其書法造詣高深,精通正、行、草三體,擅長小楷。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書,跋文為 “元豐七年二月三日觀步輦圖,章伯益篆誠佳筆也。長沙劉次莊”。

        曹將美,南劍州沙縣人,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曾在延平(今福建南平縣)為官。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書,跋文為“延平曹將美以其月十日觀”。

        關杞,字蔚宗,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熙寧年間以太子中允、朝奉大夫任廣西提舉常平。關杞精通書法,深得米芾的推贊,稱賞其書法具有六朝風范。此題跋為其唯一的書法真跡,另外其在桂林留有《游白龍洞記》書法石刻。關杞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書,跋文為“元豐甲子六月廿八日,長沙驛舍獲披閱久之,會稽蔚宗題,關杞”。

        陶舜咨,北宋人,精通詩書,曾任袁州宜春縣尉,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楷書,跋文為“丙寅孟夏十有七日,潯陽陶舜咨嘗觀”。

    劉忱題跋

        劉忱,即劉眀復,初名忱,后以字行,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精書畫,擅山水,官至直龍圖閣。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隸書,跋文為“右相馳譽丹青,尤于此本實為加意。秦丞相妙于篆法,乃刪改史籀大篆而為小篆,其銘題鼎鐘,施于符璽,誠楷隸之祖,為不易之范;今見伯益之筆,頗得其妙,而附之閻公人物之后,僅為雙絕矣。元豐乙丑上已,河南劉忱題”。

    李康年、張舜民、鄧忠臣、張懷民題跋

        李康年,字樂道,宋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博學多才,精通古學,擅長小篆,著有《山谷集》、《東坡集》。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小篆,跋文為“子山支守官于鄂日,康年獲見此畫,今十三年,觀者皆有跋尾。元祐丙寅六月二十六日,江夏李康年謹題其后云”。

        張舜民,字蕓叟,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州)人,北宋文學家、畫家,先后任襄樂令、監察御史。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跋文為“天地彌綸際,華戎指掌中。今朝畫圖里,再見虬須翁。元祐丙寅歲閏月長沙,觀豳張舜民題”。

        鄧忠臣,字慎思,號玉池先生,湖南湘陰人(今岳陽市湘陰縣)人,宋熙寧三年(1070)進士,官至考功郎,卒贈直秘閣學士,其詩文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收錄于唐詩宋詞之中。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跋文為“丙寅三月通孔武仲觀于南楚門舟中。鄧忠臣題”。

        張懷民,名夢得,字偓佺,河北清河人(今邢臺市清河縣)人。宋神宗元豐年間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黃州,與同被貶到黃州的蘇軾成為知己。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跋文為“元祐丙寅孟夏望日觀于長沙縣齋。溳川張偓佺題”。

    琰、張知權、江澈、上官彝、林定正題跋

        琰,姓氏生卒籍貫不祥,待考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元豐乙丑七月十三日琰赴桂林幕府,子山攜酒于話別,因閱畫篆奇筆久之,少頃登舟。元祐元年四月記”。

        張知權,生卒籍貫不祥,待考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楷書,跋文為“靜力居士所蓄名畫法書,悉皆佳絕,而唐相閻公所作太宗步輦圖尤為善本,故后世傳之以為寶玩。建安章伯益復以小篆載其事于后;伯益用筆園健,名聞于時,亦二李之亞歟。元祐元年三月十五日,汝陰張知權題”。

        江澈,生卒籍貫不祥,待考究。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古篆,跋文為“沛陽江澈丙寅三月望日嘗觀”。

        上官彝,邵武(今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知巴州巴陵縣,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田儼、杜垍、上官彝同觀,時元祐丙寅五月十八日也”。

        林定正,濟南人,生卒不祥。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楷,跋文為“絕藝信有之也,而好之者少;好者有之,而藏之者少;藏者有之,而識之少。公好而藏之,而又且識其妙,不亦今之博古者乎。濟南林定正仲書”。

    姚云題跋

        姚云,南宋咸淳四年進士,書畫大家,入元授承直郎,撫建兩路儒學提舉。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至治三年夏六月三日,集賢僚佐同觀于登瀛堂西。步輦圖后篆述所畫故事,考之《唐書》,貞觀十五年,唐降文成公主于土蕃。贊普大喜,別筑城為主宮,自是? 昏,則貞觀八年也。按本傳,東贊三至唐,其上書獻金鵝,又在太宗親征遼之后,則十九年也。傳稱東贊占對合旨,擢右衛大將軍;欲以瑯琊主外孫妻之。東贊以 贊普未謁公主,固辭,則在初入朝請昏之時;篆并系之十五年,微失考;且所書 鐫戒子孫,而戲墨猶為世寶,豈宿習未能忘耶?大德丁未夏,高安姚云觀”。

    許善勝題跋

        許善勝,號澹齋,溫州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進士,在南宋和元代兩朝都做過官,其文學淵博,文采突出,在《步輦圖》題跋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李唐威信覃遠方,王姬萬里嬪戎羌。上方步輦羅媵嬙,東贊端簡朝清光。殷勤為主迎鸞裝,周旋不辱使指將。瑯琊外孫依椒房,詔以妻贊恩非常。贊拜稽首不敢當,有妻寧忍遺糟糠。主禮未盡先獲臧,何以復命歸極襄。茫茫禹服有要荒,人心天理無存亡。閻公粉本真輝煌,建安小篆墨色香,有此二妙齊芬芳,按圖猶得窺天章。何年入公寶繪堂,愿與鐘鼎同珍藏。嘗讀坡翁題閻立本《職貢圖》,猶以未見墨妙為恨,今乃從宋侯拭目《步輦》之筆,于是效坡體作數語以系卷末。大德丁未,永嘉許善勝”。

    郭衢階、曾熙平題跋

        郭衢階,字享甫,四川省敘州府富順縣人,明代著名鑒藏家,萬歷二年(1574年)進士,先后任真定令、蘇州知府等官職。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右《步輦圖》,法度高古,真唐人筆,章伯益篆尤佳,米南宮蓋鑒之審矣。萬歷十有三年春仲之望,郭衢階亨甫再題”。

        曾熙平,清乾隆年間任順德教諭。其題跋《步輦圖》的書體為行書,跋文為“萬歷已巳孟秋丁丑登瀛委吏曾熙平審定謹識”。

    《洛神賦圖》

    《桃花源圖》

    《百駿圖》


    《清明上河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24.8x528.7cm  絹本 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

    張澤瑞,字正道,瑯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

        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清明上河圖》 本是進獻給宋徽宗的貢品,流傳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都城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場面,描繪了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涵緊張繁忙的景象。作品氣勢恢弘,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畫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備,并畫有13種動物、9種植物,其態無不惟妙惟肖。這件現實主義的杰作,是研究北宋東京城市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寶貴歷史資料。

        《金明池爭標圖》描繪的是皇帝帶領近臣到金明池觀水戰、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圖長28.6厘米、寬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畫面,把周圍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邊的景物悉數摹畫下來。著重描寫池中的大龍舟及周圍的小船,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概括地繪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觀看爭標的場面,畫面緊湊,結構嚴謹,主題突出。

        《清明上河圖》卷為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后幅有金張著、明吳寬等13家題記,鈐96方印。[5]是一幅表現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市景觀的畫幅。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畫卷本幅上,并無畫家本人的款印,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是根據畫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張著的一段題記。張著的題記也僅寥寥數語:"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不過,張擇端的姓名并未見于北宋后期成書的《宣和畫譜》,有人推測說,可能他進入畫院時間較晚,編著者還來不及將其收編書中。

        此畫卷是畫家選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個局部,細細加以描繪,猶如現場錄象中的一段切片。從外城的菜園子,一直畫到內城最為繁華的地段,讓觀者看得有滋有味。每當《清明上河圖》卷在故宮博物院對公眾展出時,在它的展柜前總是擠滿了觀眾,排著隊順序緩緩移步,觀看得興味昂然,從他們的口中不停地傳出贊嘆聲。《清明上河圖》吸引觀眾的藝術魅力,除了整幅畫作氣勢宏大和高超的寫實技藝之外,還有就是極其出色的細節描繪。

    《唐宮仕女圖》

        是一組五幅中國畫,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該畫描述了唐代女子眾生相,尤其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特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過于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圖片

    《虢國夫人游春圖》唐 張萱 絹本設色 縱52厘米 橫1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虢國夫人游春圖》唐代畫家張萱的畫作 。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宋代摹本,絹本設色,因金章宗完顏璟判斷失誤而題為宋徽宗摹本,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描繪的是天寶十一年(752年),再現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為(之)恥駭”的典型環境。

    圖片

    《搗練圖》唐 張萱 絹本設色 縱37厘米 橫147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后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面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圖片

    《簪花仕女圖》唐周昉,絹本設色 縱46厘米 橫180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制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 作品現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游園。 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 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托少而精。兩只小狗、一只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產生了左右呼應、前后聯系的關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而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濃麗的設色,頭發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

    圖片

    《揮扇仕女圖》唐·周昉

        《揮扇仕女圖》是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此畫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揮扇仕女圖》是一幅描寫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的作品。全卷所畫人物共計十三人,分為五個自然段落。5個段落似離還合,從不同的側面,刻畫了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各種心理狀態。在畫中,作者通過對嬪妃的生活的描繪,表達出她們寂寞、沉悶、空虛、無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畫面結構井然,線條秀勁細麗,賦色柔麗多姿,艷而不俗。

    圖片

    《宮樂圖》這是一幅北宋年間所繪畫的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絹本設色,縱48.5 厘米,橫70厘米。

        《宮樂圖》這是一幅北宋年間所繪畫的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絹本設色,縱48.5 厘米,橫70厘米。畫宮中仕女宴飲奏樂場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簫彈箏。一名侍女在一旁擊板相和。另外五人飲酒賞樂,姿態各異。色彩鮮麗,線條細整。人物略為體腴。

        此幅是北宋人臨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飾、器用皆為唐式,但筆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臨摹所致。本幅未系作者名款,原本的簽題標為《元人宮樂圖》。觀察畫中人物的發式,有的發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發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繃竹席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幾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并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亦在在與晚唐的時尚相侔。《石渠寶笈續編》及初版《故宮書畫錄》中,均按原簽定為元人畫,《書畫錄》再版時,則依從學者之見,改定成五代人所畫。然近年研究,《宮樂圖》中,舉凡人物開臉、服飾、樂器及什物等,莫不與晚唐時尚相侔,故新版之《故宮書畫圖錄》已更名為《唐人宮樂圖》。

        張萱(生卒年不詳),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畫家,開元(713年—741年)年間可能任過宮廷畫職。以善繪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在畫史上通常與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畫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不少還一再被許多畫家摹寫,但出于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歷史上留下兩件重要的摹本,即傳說是宋徽宗臨摹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和《搗練圖》卷。

        周昉(生卒年不詳),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畫家。出身顯貴,先后任越州、宣州長史。他能書,擅畫人物、佛像,尤其擅長畫貴族婦女,容貌端莊,體態豐肥,色彩柔麗,為當時宮廷士大夫所喜愛;是中唐時期繼吳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畫家,當時有名的宗教畫家兼人物畫家。早年效仿過張萱,后來加以變化,別創一體。周昉創造的最著名的佛教形象是“水月觀音”。周昉的佛教畫曾成為長期流行的標準,被稱為“周家樣”。傳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圖》卷、《揮扇仕女圖》卷、《調琴啜茗圖》卷等。

    《五牛圖》

    元代趙孟稱贊《五牛圖》為“神氣磊落,稀世名筆”。

    唐 韓滉《五牛圖》

        牛,為五畜之首。幾千年來耕田拉車,與民生息息相關,在古代是生產力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十二生肖輪流值歲,每十二年就有一個牛年。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這是人們對生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精神的褒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千古絕唱,也是許多奮發向上、仁人志士的座右銘,他們一生以牛為榜樣,崇尚牛的品格操行。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最美麗最動人的神話傳說。現代炒股的牛市,激勵多少股民發財致富的夢想和欲望……猶記得小時候的課本上,南北朝時期北齊高洋的佳句:“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幅如歌如畫,美麗動人的情景,躍然于紙上……牛是人類親密的動物朋友之一。

        說到畫牛,當推唐代的韓滉和戴嵩師徒,尤其是韓滉的《五牛圖》,更是千古絕筆。

    韓滉《五牛圖》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

        韓滉(723-787),字太沖,陜西西安人,貞元初(785),是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畫家,歷經唐高宗至唐德宗四代君王,他是唐初宰相韓伏之子。

    韓滉像

        在唐德宗時官至檢校左卜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于宰相),江淮轉運使等職,封晉國公。政治上要求國家統一,曾參與平定藩鎮叛亂的斗爭。其能書善畫,長于隸書;章草學梁侍中,草書得張旭筆法,亦工篆書;所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畫人物及農村風俗景物,寫牛、羊、驢等極佳。《唐朝名畫錄》稱他“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據說,韓滉在該畫錄中留下的三十六幅畫,其中三十四幅帶有農家風情。由此可見,韓滉當政時,對百姓和民生的關注和傾情。存世有《文苑圖》和《五牛圖》;元代趙孟稱贊《五牛圖》為“神氣磊落,稀世名筆”。

        《五牛圖》是現今見到最早的紙質繪畫作品,這張畫紙,能夠經歷1200多年的風塵保存下來,這本身就是個奇跡!歷經歲月滄桑的《五牛圖》修復一新,向公眾展示,盛況空前。據《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記載,宋徽宗時代收集韓滉的書畫作品36幅,而《五牛圖》則是韓滉存世的唯一真跡。

    第一頭牛

        右邊的第一頭牛,將路旁的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側著頭,得意地看著觀畫的人,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態。

    第二頭牛

        第二頭牛則昂首遠眺,并加快步伐向前,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

    第三頭牛

        正中的第三頭牛,卻端端正正地立在畫卷的中央。它面向觀畫的人們,張口“哞哞”地嘶鳴。似乎在呼喚前后左右的伙伴,又仿佛是對前面路線方向發生疑問,又像似發現“敵類”,昂著牛角,像一對彎刀向“敵類”沖來……

    第四頭牛

        第四頭牛,正舉步踟躕,又回首顧盼,半伸著舌尖舐著下唇喘息著,猶豫著,眼里不斷流露著驚奇的神色。

    第五頭牛

        最后的第五頭牛,穿上鼻環,帶著瓔珞,神色異常嚴肅莊重,緩緩地向著畫外的天地走去……

        《五牛圖》中的每一頭牛都可以獨立成圖,而相互間又可以首尾連貫,前呼后應,彼此顧盼,構成統一整體。整幅作品以牛為表現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色清麗古樸,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形神兼備的意韻,把牛吃苦耐勞、樸實無華之品性發揚光大。有的色澤金黃,炯炯閃爍;有的色彩斑斕,黑白相間;有的毛色淡雅;有的濃墨深褐……

        更可貴的是。畫面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在那個時代,以牛人畫有著非凡的意義。如果不是對牛的造型描繪有完全的把握,是萬不敢大膽繪牛的。

        在技巧的運用上。作者選擇了具有塊面感的線條去展現牛的強健而行動遲緩的特點,可謂獨具匠心。其線條排比裝飾筆力千鈞,在展現方面有著更多的心思,由于五牛姿態雖有不同,但在審美趣味上,是同樣的生抽與厚重。并以多種色彩表現五牛毛色,敷色輕淡而沉著,具有一種厚實感。“點睛”是牽動全局的關鍵,畫家著重刻畫牛的眼睛,將牛眼適當夸大,五生都目光炯炯,使它們鮮明地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神色。通過微小細節的刻畫,達到了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這樣一來,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就表現出來了,觀者能感覺到這五頭牛也和人一樣,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五牛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堪稱“鎮國之寶”,無作者款印。卻有趙構等14家題記。元代大畫家趙孟題“五牛神氣磊落,希世名筆也。”

    姚世鈺、金農

    項元汴

    乾隆

        上有元趙孟頫、孫弘,明代項元汴,清代金農等人的題跋和收藏印章,也有宋徽宗趙佶和清高宗弘歷的御寶和手書,尾部宋徽宗的御印雖然已模糊不清,但宋徽宗瘦金體手書題跋卻清晰可見。

    趙孟頫

    《五牛圖》流傳

        《五牛圖》的早期流傳不詳。北宋時,可能征入過內府。據明人汪珂玉《汪氏珊瑚網》載,他收藏此圖時,圖上還有“徽廟金書標題”。但后人并沒有見過徽宗題簽。不知道是這一題簽丟失了,還是被人有意割掉了。此圖是否進過北宋內府也就成了一個謎。南宋時,《五牛圖》一度流入高宗趙構的御府。圖上“紹興”“睿思東閣”印即其時所鈐。元時,《五牛圖》流落民間,初為趙伯昂所獲,再為大書畫家、鑒藏家趙孟所得,“神氣磊落,希世名筆”的題跋,表現了趙孟對《五牛圖》的高度贊譽。延祐年間(1314-1320)《五牛圖》被征入宮。明代,此圖流入民間,先后為項元汴、汪呵玉等所有。清乾隆時,《五牛圖》第三次征入內府,著錄于《石渠寶笈》,從此藏宮中一百余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五牛圖》遭洋匪劫掠,輾轉流出大陸。新中國成立后,由政府出資,將此圖從香港購回,交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五牛圖》寓意

        關于《五牛圖》的寓意,歷來說法不一。實際上,聯采韓滉的生平,顯然是作為“禮失而求諸野”的一個風俗題材。作為一位官僚士大夫畫家,能夠擺脫當時風行的艷冶多靡或消造出世的藝術空氣的影響,敢于直面凡鄙的現實生活,這種精神比之他的筆墨造詣,應該是更值得加以稱道的。

        《五牛圖卷》是唐代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橫卷上畫了五條神態、性格、年齡各異的牛。拖尾的后紙上有趙孟頫、孔克標、項元汴、乾隆帝、金農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題記。此卷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五牛圖卷》

        《五牛圖》是目前所見最早作于紙上的繪畫,紙質為麻料,具有唐代紙張的特點。圖畫五牛,形象不一,姿態各異,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從右至左,首匹為棕色老牛,描繪成一邊咬著東西一邊在雜木旁蹭癢癢的情狀,意態悠閑;次為黑白雜花牛,身軀壯大,翹首搖尾,步履穩健;第三匹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縱峙而鳴,白嘴皓眉,老態龍鐘;第四匹為黃牛,軀體高大,峻角聳立,回首而顧;第五匹牛,絡首而立,體態豐厚,凝神若有所思,雙眼流琢出倔強的個性。

        其中一牛完全畫成正面,視角獨特,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筆法老練流暢,線條富有力度和精確的藝術表現力。牛頭部與口鼻處的根根細毛,更是筆筆入微。每頭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過對眼神的著力刻畫,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極為傳神。作品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色清淡古樸,濃淡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了形神兼備之境界。以牛入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題材之一,體現了農業古國以農為本的主導思想。韓滉任職宰相期間,注重農業發展,此圖可能含有鼓勵農耕的意義。《五牛圖》是其作品的傳世孤本,也是為數寥寥的幾件唐代紙絹繪畫真跡之一,因此不論其藝術成就還是歷史價值都備受世人關注。

    乾隆帝題:興託春犁

    乾隆帝題記:

        唐史稱韓滉與宗人干(韓斡)相將名畫錄,謂馬牛雖目前之畜,最難為快,滉能曲畫其妙。今觀此圖,益信顧《宣和畫譜》載滉畫有《闕牛歸牧》諸圖,即趙吳興跋中所列。亦尚有四圖乃《石渠寶笈》鑒藏。惟《豐稔》一圖,近年秋甫得此卷耳,名跡良足,供幾暇清賞。要惟寓意,而不留意,豈以羅致為貴耶。乾隆壬申嘉平朔御題。

        一牛絡首四牛閑,弘景高情想像間。舐龁詎惟夸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乾隆癸酉御題。

    趙孟頫題跋:

        余南北宦游。于好事家見韓滉畫數種。集賢官畫有《豐年圖》、《醉學士圖》最神。張可興家《堯民擊壤圖》。筆極細。鮮于伯幾家《醉道士圖》與此五牛皆真跡。初。田師孟以此卷示余。余甚愛之。后乃知為趙伯昂物。因讬劉彥方求之。伯昂欣然輟贈。時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一二五一)七月也。明年六月。攜歸吳興重裱。又明年。濟南東倉官舍題。二月即望。趙孟頫題。

        右唐韓晉公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畫二牛,一以金絡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際,梁武嘆其高致,不復強之,此圖殆寫其意云。子昂重題。

        此圖仆舊藏,不知何時歸太子書房,太子以賜唐古臺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延祐元年三月十三日,集賢侍讀學士正奉大夫趙孟頫又題。

        韓滉《五牛圖》的流傳沿革,根據畫卷上的詩文題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內府,元代時經趙伯昂、趙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項元汁等收藏過,入清,曾藏于浙江桐鄉汪氏求是齋,金農曾兩度觀賞《五牛圖》,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二月。此后《五牛圖》流入清宮。清朝末年,畫作被轉到中南海瀛臺保存,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

        《五牛圖》幾經輾轉,被香港企業家吳蘅孫買下。20世紀50年代初,吳氏企業瀕臨破產,吳薪孫自知無法再完好地保存這幅名畫,便忍痛決定出售《五牛圖》。消息傳出后,周恩來總理收到一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在香港露面,畫的主人要價10萬港幣,自己無力購買,希望中央政府出資盡快收回國寶。周總理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鑒定真偽,不惜一切代價購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員專門護送,確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鑒定《五牛圖》確系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名畫雖然回歸祖國,但經歷了顛沛流離,畫面上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蝕數百處。1977年1月28日,《五牛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修復。經過淋洗臟污,畫心洗、揭、刮、補、做局條、裁方、托心等步驟,接著補全了畫心破洞處的顏色,再經鑲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邊裝裱成卷。八個月后,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觀,達到了較高的裝裱修復水平。

    唐鄭國公韓滉朝服像(宋程懷立繪)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貴胄和著名畫家,官金紫光祿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適)朝歷任宰相、浙東西兩道節度使,封晉國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av|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婷婷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观看社区| 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的熟妇岳中文字幕| 18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破解版|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另类|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免费|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V|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男人把女人桶到喷白浆的软件免费|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综合一区| 奇米四色7777中文字幕| 久久被窝亚洲精品爽爽爽|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自在线拍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国产精品日韩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