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病似乎都有高發季,唯獨濕氣這個小毛病,一年四季都泛濫,難纏得很。 這難纏的濕氣,到底是個啥呢? 濕氣是中醫的一種理論,中醫認為環境的潮濕、飲食、作息習慣等等都可能會導致濕氣進入人體,損傷人體的陽氣,造成人體的不適。 如何判別體內濕氣重不重? 1、口干、口苦、口臭; 2、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3、大便不成形,便后沖不干凈; 4、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像背著中午,身體發熱,但怕冷怕風; 5、消化功能減弱,食欲下降,口淡乏味; 6、小便渾濁,白帶異味、或過多; 7、黑眼圈嚴重,皮膚油膩、起濕疹; 8、頭發一兩天不洗就油膩膩,有頭屑; 9、耳內濕(油耳),毛發粗糙,易脫落; 10、精神不濟,身體倦怠,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你有以上1~2個癥狀,說明你正在遭受濕氣的毒害。 “1瓜2果3食”助長濕氣,勸你少碰 濕氣有兩大來源:一是氣候潮濕、久居濕地、涉水淋雨,濕邪可從外侵襲人體;二是體內臟腑功能不調,也可導致濕邪內生。其中,又以飲食不當導致的脾胃功能失常最為常見。 所以,想要去除濕氣的話,就先要管住嘴,以下這些助長濕氣的食物,盡量少碰: 西瓜—— 如果身體中濕氣重的話,經常吃西瓜,可能會讓濕氣越來越重。 這是因為一般身體中濕氣比較重的人,身體中脾胃的運化功能都比較弱,很容易造成吸收障礙,而經常吃西瓜可能會容易造成體內濕氣淤積,加重濕熱的癥狀。 芒果—— 如果身體中濕氣比較重的話,吃芒果可能會讓濕氣越來越重。 芒果屬于濕熱的水果,其中的糖分也是很高的,如果濕氣比較重的人吃了,不但不利于祛濕,還會讓身體中積聚大量的水分和糖分,并且芒果吃多了會容易引起濕氣阻滯中焦,影響脾胃的運作。 火龍果—— 火龍果也是屬于寒性水果,如果濕氣比較重的話,可能會讓身體中的濕氣沒有辦法排出。 并且,食用過多的火龍果容易刺激腸胃,導致腸胃的蠕動減慢,那么就無法吸收人體內多余的水分,導致身體中的濕氣會越來越重。 辛辣食物—— 辣吃得太多會生內熱,當熱邪與濕邪一起會變成濕熱。吃多了人就更容易生病。 特別是濕熱、陰虛體質的人,以及患有腸胃疾病、口腔潰瘍、喉嚨痛的人,更不宜吃辛辣食物。 油炸食物—— 炸雞、漢堡、炸串、薯條之類的油炸食品,不但熱量高,脂肪也高,很容易使人發胖。 油炸食物吃多了會影響脾胃的消化運行,會阻擋住濕氣的排出,長期以往,只會讓身體中積累的濕氣越來越多。 含糖多的食物—— 中醫講,甘助濕,所以濕氣重的人要避免攝入較高的糖分,那哪些食物是糖分較高的呢? 首先糖果、巧克力、甜品、雪糕等食物要盡量少吃。其次榴蓮等熱帶水果含糖量較高,要適量食用。最后,精白米面熬制的粥、蜜薯也要控制好攝入量。 生活中,哪些食物有助于健脾祛濕呢? 白扁豆—— 白扁豆是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材,具有脾虛祛濕,利尿消腫,,食少便溏,白帶過多,暑濕吐瀉,煩渴胸悶的功效。 推薦食用方法:白扁豆龍骨湯 主要食材:白扁豆50克,豬脊骨500克,紅棗5克,蓮子10克,生姜等調料適量。 做法:首先將白扁豆、蓮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紅棗洗凈、豬骨洗凈,豬骨冷水下鍋,水沸后,撈出洗去浮沫,把焯過的龍骨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加入泡好的白扁豆、蓮子和紅棗,放入蔥和姜,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2小時左右,喝之前加鹽調味即可。 薏米—— 薏米是常見的藥食兩用食材,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美白肌膚、益肺排膿的功效。 推薦食用方法:華花郎薏米茶 主要食材及做法:將華花郎、薏米、赤小豆、大麥、山楂、芡實、玉米須、梔子等搭配在一起,制成茶包,每天一包,堅持飲用,既能健脾,又能祛濕。 華花郎不僅對脾胃有益,也可清熱解毒,和其他食材搭配,對清熱利濕有促進作用。赤小豆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和薏米搭配效果更佳。 大麥可以清熱利濕、健脾開胃、提神醒腦。山楂、芡實、玉米須、梔子等,既有助于脾胃的功能,又可促進濕氣的代謝。 黃花菜——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鮮質嫩,營養豐富,有清熱、利濕、利尿、健胃消食、明目、安神、止血、通乳、消腫等功能。 推薦食用方法:黃花菜雞蛋湯 主要食材:雞蛋100克,黃花菜20克,豬肉(瘦)80克,鹽3克,醬油5克。 做法: 先將黃花菜用冷水洗干凈,并將豬瘦肉切成片;在鍋中加水1000克,煮沸,投入豬瘦肉稍沸,再加入黃花菜,然后倒入已打散的雞蛋漿,再煮沸,加入精鹽、醬油即成。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