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琴 2019-07-14 二0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星期天 晴早餐時,兩人對話:“早晨出去,去哪兒?”“今天天氣好呵。”“那就去海寧路?”“好!”心有靈犀,靈光共現。從聽姐姐說同昌里決定拆遷后,總覺得應該再去同昌里去看上一看。早些年梓芊從廣州來上海時,我們曾帶芊芊.洵寶和松松一起去看過一次老房子?,F在同昌里將真正成為記憶時,怎能不去呢?象穆斯林去麥加一樣,懷著忐忑不安和禮拜朝圣的心情來到海寧路570弄,我們記憶的伊甸園——同昌里。曾經的同昌里,現在叫江西北小區。西邊的鴻安里身影全無。東邊上海電信大樓沒改舊模樣。從弄內向外拍弄堂口。舊時煙紙店猶在,原來覺得裝下所有美食的小店,今天怎么看都那么逼仄微?。煌饷婧幝纷鳛楸睓M通道正在拓寬,車水馬龍,熱鬧依舊;再往南的塘沽路,武昌路夷為平地,敞開胸懷等待新的大樓在這里安家。從海寧路看同昌里。今天窄窄的小弄堂,你還能不能憶起兒時,廣東人擺在弄堂里的點心攤?還記得晶瑩軟糯的腸粉淋上生抽的模樣?還有粽子切成薄片在平底鍋上油煎發出嗞嗞響聲?這是弄堂里過街樓。在這里,能想起前后弄堂小伙伴“打仗”的熱鬧;能想那些長輩姆姆拔長喉嚨叫孩子吃飯的樣子;能想起背著弟弟.妹妹仰頭看大人說長話短的場景……120號,這就是家。每次敲響門環,看到弟弟妹妹迎接的微笑,上得前樓,是滿屋的笑聲歡語。以前的門是這樣的。![]() 這是后門。![]() 走過這道門,你曾聽到多少次阿三阿伯的招呼和吉財、吉莉姐妹的問候。![]() 進入這扇門,爬上曲折的樓梯,那個水槽邊還有我們洗濯時留下的痕跡,也許還能隱隱聽到我在唱歌;亭子間前的小平臺上,你或許還能聞到媽媽飯菜的香味;是的,這兒有我們兒時的甜蜜、頑皮和幸福,你總會想起兄弟姐妹圍在母親身邊勾手套的嘻嘻哈哈,爭爭吵吵;這兒是我們六兄弟姐妹成長的地方,上學,工作,插隊,去外地,返城工作,演譯了我們自己的悲歡離合;這兒也曾是我們新婚的愛巢;這兒也是我們兩個兒子出生之地;這里更是我們在外地時經常夢中縈懷的家;這里是親情的港灣,留下了我們兄弟姐妹無數的生命印記;這里有似山父恩,如海母愛。![]() 這是前后弄堂的分界之地,原來的三格樓梯沒有了,也許這正如世亊多變,什么都不會一成不變。![]() ![]() ![]() 這是通向武進路的后弄堂。![]() ![]() 這是通往江西北路的邊門小巷。![]() ![]() 當我們懷舊重回同昌里拍照時,遇到一位尚在理東西的舊鄰居,攀談之中,他建議我們在他種的樹下照個相。拍了之后,還不錯!也許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留下他的辛苦帶來的綠色。![]() 三樓曾是舅舅的家。![]() 他們家的后門。![]() 這兒曾是臺灣小學校長的家,還能記起這對師長夫婦嗎?![]() 臨近拆遷,善于生意經的人在弄堂里收舊貨撿漏。![]() 離開同昌里,海寧路上灑滿陽光。記得每天的陽光不一樣,每天生活都精釆!活在當下,愛惜當下,讓我們的記憶總是鮮活美好。![]() 更新于 2019-07-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