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為湯加的火山提心吊膽。
這個南半球島國,上一次擁有如此高的存在感,可能還是在東京奧運會上。湯加代表團的旗手小哥靠一身锃亮肌肉,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旗手小哥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亞,而他前天通過社交媒體表示,自己已經跟父親和其他家人失聯。而在15日上午,有位住在湯加的華人博主拍下了火山灰籠罩下的紫紅色天空。
后來有國內記者輾轉聯系上該博主的好友劉女士,對方也確認與博主失去了聯系。
目前這條微博下方已有數千條留言,網友們都在等著她再次出現。一切都是因為,湯加全境從15日下午之后,一直處于跟外界失聯的狀態。位于這個南太平洋島國境內的一座海底火山,這幾天發生了數次劇烈噴發。
第一次大規模的噴發是在上周五,在當地沿海地區引發了30厘米的海嘯。“火山灰柱直徑5千米、高20千米,籠罩在火山上空?!?/span>1月14日下午5點14分,火山噴發。Taaniela Kula_ TGS 圖如果僅僅到此為止,或許對于我們來說,還只能算是遙遠國度的災難新聞。可就在全世界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15日下午,這座火山又發生了第二次劇烈的噴發。根據專家的說法,能量相當于1000顆核彈在太平洋集中爆炸。而看到現場圖片,網友們只剩下了一個念頭——“我的天?。∵@么大的火山!”15日噴發畫面,云團范圍明顯比前一天更廣了。@??托侣勔曨l截圖在距離火山800公里之外的斐濟,居民們的房子連續震動了半個小時。有個生活在斐濟沿海城市的中國人說,當時自己一家人正在打牌,“一開始以為是打雷,但很快整個房子都有震動感,門像地震一樣乒乓作響”。一萬多公里以外的厄瓜多爾,跟湯加隔著大半個太平洋,照樣沒有逃過海嘯的影響,漁船在巨浪的沖擊下顫顫巍巍,看得人膽戰心驚。因為海嘯和火山灰對通訊設備的影響,從前天下午起,湯加各地相繼和外界失去聯系。它的南半球“鄰居”新西蘭總理至今未能成功跟湯加首相通話。由于湯加內部通訊不暢,目前大多數信息主要來源于衛星云圖和地質分析。H8衛星云圖上的火山噴發。來自tropicaltidibits從衛星云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第二次噴發有多么劇烈。
產生的火積云直接突破了對流層頂,直徑達到了將近500千米;
“蘑菇云”在氣流變化中清晰可見,讓不少人想到了《不要抬頭》里彗星撞擊地球的那一幕。

除了火山灰之外,還有沖擊波。
這次的沖擊波幾乎傳遍了全世界,就連遠在北半球高緯度的英國,氣壓計都錄到了氣壓波動。
@中國天氣 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好似飽腹感的地球從地幔中打了一個嗝,呼出一口熱氣。只不過,人打個飽嗝或許身心舒暢,地球打一個嗝,人類恐怕會屁滾尿流。
另一個能說明這次噴發有多夸張的,還有下面這張圖。

這是湯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島,一座由火山噴發形成的無人島。
上面那張是本月7號拍攝的,當時尚且可以清晰看到完整的島嶼面貌。
但在經過火山爆發后,這座島嶼干脆被炸掉了一半。
不過我要說的并不是炸掉一半這件事,因為這個島上其實并沒有人居住。
重點在于,它正好位于這次噴發的火山之上。
注意,是“位于火山之上的島嶼”,而不是“火山口所在的島嶼”。
因為兩者的相對關系,其實是這樣的——
想不到吧,島嶼上這個小小的湖泊根本不是什么火山口。
因為火山灰太濃,盡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昨天多次派出偵察機觀測,情況依然不明朗。
但從各方零星傳出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湯加受到了很大沖擊。
比如在第二次火山噴發前后,它的首都城市觀測到了高達1.2米的海嘯。盡管湯加本身就位于火山帶,對火山噴發也算是見怪不怪。
但14、15號的連續噴發,可能是繼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之后,3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
新西蘭總理前天曾跟駐湯加大使取得了聯絡,得知湯加首都北部遭到了海嘯沖擊,大批船只和巨型石塊被沖上海岸。
盡管沒造成大規模的人員傷亡,但當地的道路和橋梁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更麻煩的是火山灰。因為大量火山灰遮蔽了天空,湯加在下午5點天就已經全黑。
“到處籠罩著一層厚厚的灰塵,仿佛月球上的景象?!?br>昨天,有員工在當地駐扎的某中企負責人就表示,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后續水源和空氣的污染問題。昨晚,湯加一名外交官員表示,國內通信已基本恢復,但對外通信至少一周才能恢復。而這次事件引發的后續影響,可能也不會在短期內消除。
大型的火山爆發,本就很容易導致“災難開會”。
巨大的能量和物質被拋向地表,帶來的往往是波及全球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沖擊波導致的海嘯,巨大的海浪會給沿海地區帶來最直接的災難。尤其是像湯加這次的規模,甚至影響到了整個太平洋海盆。目前,新西蘭、日本已經有多艘船只傾覆受損,美國加州、秘魯部分港口被淹。有加州市民發現,門口的海水在幾分鐘內上漲了幾英尺,然后又迅速下降。但因為湯加火山依然存在再次噴發的可能,目前幾乎所有太平洋沿海國家都在戰戰兢兢。根據@中國氣象愛好者 的分析,這次的火山灰煙云在噴發后沒有沿著對流層西風帶自西向東飄,反而飄向西邊的澳大利亞,說明已進入平流層。
這么一大坨“煙”飄在空中,最直接影響到的首先是飛機航班。
2010年,冰島的艾雅法拉火山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噴發。
從直升飛機上看2010年冰島艾雅法拉火山噴發產生的火山灰氣柱 | wired結果火山灰一個多月都未能散盡,導致歐洲航班幾近癱瘓。
如果火山噴發的規模更大,產生的火山灰更多,還會帶來“遮陽傘效應”——
嚴格來說,引發“遮陽傘效應”的并非火山灰本身,而是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氣體。
它會在平流層形成硫酸氣溶膠,并隨著環流輸送到全球各處。
這意味著,如果噴發出的二氧化硫足夠多,不光是周圍國家受影響,“一波氣體供全球”,大家全都跑不掉。
就像昨天不少網友提到的“無夏之年”,正是1816年因為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造成的全球溫度異常偏低現象。當時,從中國、歐洲到美洲,整個北半球都出現了糧食歉收、霜凍等慘劇。而上面提到過的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噴發的氣柱達到了40公里,導致兩年內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往常冷上了0.5度。
皮納圖博的云團“手撕臺風”令其云系徹底紊亂的圖像
不過目前看來,湯加火山如果不再出現更多大規模噴發,后果尚是可控的。
湯加本身是南半球遠離大陸的島國,對各個大陸尤其是北半球國家的沖擊相對較小。
而它的火山口本身處于海底,殺傷力也不會像陸上火山那樣“劈頭蓋臉”。比如20公里的氣柱高度,只有當時皮納圖博火山的一半。由于噴發出的物質要先經過海水,一部分氣體會在水中溶解,不會散布到大氣中。NASA的衛星測量數據表明,目前湯加火山釋放的二氧化硫僅為皮納圖博的2%。
無論是火山灰帶來的健康損害,還是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都要比它的“前輩”們打個折扣。但這依然在提醒我們,不要對這些災難保持冷眼旁觀的態度。
極端氣候正在變得越來越多,而這也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這幾天就有一則讓人揪心的新聞:一名廣州男子在湯加工作,15日海嘯發生后就此失聯。
失聯前他最后的微信消息是發給妻子的,給她轉了3355元錢,還配了一條語音:“火山爆發,海嘯要來,我現在去機場?!?/span>
昨天下午,他的妻子接到了中國駐湯加大使館的衛星電話。
工作人員表示,人已經聯系到了,確認平安無事。

你看,世界另一端的災難,即使在物理意義上與我們相隔萬里——
但人類的命運,依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