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章 夫公仆者,公眾之仆人也。源于馬列經典,承乎儒家圣書。民乃社稷之本,國為黎庶歸屬。視民眾若父母,盡忠誠履職途。主人在上兮,不以位高而居傲;仆臣居下兮,勿因權重而驕忽。潛心替公眾服務,虔誠為人民謀福。 天下為公,官者民仆。古今同義,宇內共書。探夫公仆之源,首推文藝復興之父(但丁);然謂公仆意識 ,則非巴黎公社莫屬。共產黨人之本質,民主專政之體殊。除卻群眾整體之利益,豈有任何己私而可圖?而察傳統之說,當溯堯舜遠古。法先王行仁政,三代之楷模;民為貴君為輕,亞圣之雅著。至若承馬恩弘傳統,則為中共立黨根柱。炎培問云,何能走出興亡周期?毛公答曰,民主監督群眾作主。人民勤務員兮,常葆公仆之本色;執政而為民兮,永為宗旨之定律。 泱泱大國,九州熱土育健兒;堂堂中華,華夏諸族競英武。自夏商而降明清,挺脊梁而擔道義;驚天地而泣鬼神,御外辱而護邦土。浩浩男兒兮,令人景仰;滾滾豪杰兮,讓民敬肅。頂天立地,英雄豐碑立于民心;亙古而今,風流脊骨彰顯偉族。為己私而營利,成也輕敗也輕,鴻毛遠方渺飄浮;為人民而造福,詩無數歌無數,人心深處自千古。 中華雄立,紀元重樹。青山滴翠,春風盡得普度;百花爭艷,萬象沐浴雨露。偉人揮如櫞巨筆,大寫公仆之魂;東風舞浩蕩赤縣,開創一代新俗。仰老八路,平凡燒炭張思德,為公何辭勞苦?敬父母官,一心為民焦裕祿,翠梧巍然千古。獻熱血而育藏孤,讓繁森魅力永在;播春風以暖庶民,為雷鋒精神作注。 若葆公仆本色,當秉謙勤公廉。守職而種公田,仰高風而承宗旨;克己欲而輕私利,化春蠶以獻忠肝。窯洞之前,偉人之諄諄教誨;寶塔山下,誓言兮震撼河山。歷覽前賢國與家兮,成由勤儉敗由奢貪。廉者民之表率;貪者民之賊冤。故人民之公仆兮,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群眾之根骨兮,當艱苦奮斗,思危居安。修身以立德,守節而操堅。俯則不怍于大眾,仰則不愧于蒼天。效先賢之氣韻,生而鞠躬盡瘁;感恩來之風范,淚悼十里街前。流芳百世,垂名萬年。 巍哉蘭考,焦桐茫茫蔭沃土!壯哉藏域,森松亭亭擎藍天!生為公仆,黨旗因爾添異彩;魂歸梓里,故國從此作美談。 注:1、但丁:藝復興時意大利著名詩人(1265-1321)在1311年所著《論世界帝國》一書中,提出的“人民公仆”。他在書中說:“公民不為他們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為他們的國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為公民而存在,國王也是為百姓而存在。雖然從施政方面說,公民的代表和國王都是人民的統治者,但從最終的這方面來說,他們卻是人民的公仆。” 2、共產黨人的公仆意識: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時 ,曾高度評價其政權建設的基本原則 ,并提出“公仆”這個概念。本文認為 ,是否具有“公仆”意識 ,實際上是無產階級政權與一切剝削階級政權的本質區別 ,而胡錦濤在西柏坡的講話 ,則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而且給“公仆”意識賦予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內涵。 3、孟子的民本思想:他首先是“仁政”, “法先王,行仁政”。以三代(夏商周)的政治為楷模。此也是其政治的最高理想。 然后是仁政的一種體現,“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的學說體現了一定的尊重人權思想,他渴望的是“百畝之田、五畝之宅,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無饑”的社會。這種維持溫飽的生存權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的以民為本。 這就是孟子所人為的:民貴君輕,社會一切不仁、不義都來自于君主,此帶有民本色彩的見解,為后世儒家所不及。 4、炎培,指黃炎培;毛公,指毛澤東。歷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循環呈現出的周期性現象。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周而復始。 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在同毛澤東的交談中,說到中國歷史上不少政權'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沒有跳出'興亡周期律’的支配。毛澤東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