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RA)的證候分布特點及用藥規律,以期為中醫辨證論治活動期RA提供更多經驗。材料與方法:以遼寧中醫大學附屬醫院風濕病科(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住院患者為研究的數據基礎,嚴格遵照納排標準進行病例的篩選,用WPS Office表格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與分析,用SPSS19.0和SPSS Modeler14.1軟件進行數據挖掘,分析活動期RA的證候分布特點,探究用藥規律。結果:1.本次研究收集病例207例,男女比例1:7.28,平均年齡60.83±9.40歲。2.證候分布情況(按構成比例排序):濕熱痹阻兼血瘀證(22.22%)>痰瘀痹阻證(18.36%)>寒濕痹阻兼血瘀證(17.39%)>寒濕痹阻證(14.97%)>濕熱痹阻證(8.70%)>肝腎不足兼血瘀證(7.25%)>肝腎不足證(5.80%)>氣陰兩虛兼血瘀證(2.42%)>氣陰兩虛證(1.93%)>風濕痹阻證=氣血兩虛證(0.48%)。3.本次研究收集處方94張,涉及中藥149味,用藥頻次共計1343次,藥物類別17類。甘草、赤芍等20種用藥頻次≥20的中藥是治療活動期RA的常用藥;補虛藥、祛風濕藥、清熱藥、活血化瘀藥為治療活動期RA的主要藥物類別。4.對用藥次數≥20的20味中藥進行聚類分析,共得到6組聚類藥組: 類1川烏防己白術桂枝黃芪,類2甘草,類3熟地黃茯苓當歸川芎獨活地龍白芍,類4牛膝,類5萆薢蒼術黃柏金銀花,類6羌活赤芍。 5.對149味中藥進行關聯分析,共得到藥對及藥組關聯規則106條,其中赤芍+羌活的支持度最高為32.886%。 結論:1.活動期RA以實證為主,以濕熱痹阻兼血瘀證最多見,對“瘀血”的防治應格外引起重視。2.活動期RA用藥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其中尤以祛風除濕,活血化瘀及清熱藥為重。3.用藥規律與證候分布特點契合,疾病、辨證、用藥環環相扣,存在緊密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