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常見疾病治癥:臌脹 【治病策略】 1、所謂臌脹,腹皮青筋,取名膨脹者,腹皮脹急如鼓,按之覺內空而不甚硬實,如循鼓皮,甚者,腹皮緊張,呼吸急迫,心下急痛,煩悶苦惱。 2、鼓腫者,氣郁則鼓,水郁則腫。以指接皮肉,隨指陷下,皮肉不起,為水腫;外似水腫,隨按隨起,為氣鼓。皆因膽熱阻礙中氣,以致胃經不降使然。因水化氣則不腫,氣化水則不鼓。氣水變化,全賴中氣活潑,旋轉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膽木橫逆,陽熱郁塞,中氣枯滯,膈膜干澀,腠理團結,然后氣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氣,郁而成腫。此病夾雜,甚難為治。而胃經不降,實又為膈膜腠理干閉之原。因胃降則津生,津生則氣機活潑,而后旋轉升降,流通無阻也。(氣鼓降胃、降膽兼降肺經,水腫降胃、降膽兼升肝脾。)此二病,非老手難辦。 3、滿腫者,脾經不升,氣不運則滿。(溫運中氣。)水不運則腫。(燥土疏木。)停水竄入經絡,溢于皮膚,故腫也。胃經不降者,多陰虛。(降胃斂肺,兼養中氣。)脾經不升者,多陽虛。(溫補腎肝,兼潤風木。)滿,即是脹。 4、請參看:腹滿、腹脹,腹水。 【辯證診斷】 1、鼓腫者,氣郁則鼓,水郁則腫。以指接皮肉,隨指陷下,皮肉不起,為水腫;外似水腫,隨按隨起,為氣鼓。皆因膽熱阻礙中氣,以致胃經不降使然。因水化氣則不腫,氣化水則不鼓。氣水變化,全賴中氣活潑,旋轉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膽木橫逆,陽熱郁塞,中氣枯滯,膈膜干澀,腠理團結,然后氣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氣,郁而成腫。此病夾雜,甚難為治。而胃經不降,實又為膈膜腠理干閉之原。因胃降則津生,津生則氣機活潑,而后旋轉升降,流通無阻也。(氣鼓降胃、降膽兼降肺經,水腫降胃、降膽兼升肝脾。)此二病,非老手難辦。 2、滿腫者,脾經不升,氣不運則滿。(溫運中氣。)水不運則腫。(燥土疏木。)停水竄入經絡,溢于皮膚,故腫也。胃經不降者,多陰虛。(降胃斂肺,兼養中氣。)脾經不升者,多陽虛。(溫補腎肝,兼潤風木。)滿,即是脹。 【辯證治則】 1、(1)氣色好,有腹水--> (氣)實證(分消湯);氣色不好,有腹水--> (氣)虛證(補氣治濕湯)??杉?/span>生附子5錢、生硫磺6錢,藥性會大增,屬于最后一搏; (2)實癥,臨床上看多為肝硬化,治肝先實脾,用分消湯,西醫沒有碰過的效果都非常好。 A、(比例)蒼術3、白術3、茯苓3、陳皮2、厚樸2,香附子2,豬苓2,澤瀉2,枳實1,大腹皮1,西沙仁1,木香1,燈心草一把(不到一錢),干姜1,生姜1。分消湯中枳實換成枳殼就是《萬病回春》的實脾飲。 B、蒼術三錢 白術四錢 茯苓五錢 陳皮三錢 澤瀉五錢 半夏三錢 燈心草一錢 大腹皮三錢-->分消湯,甘淡滲利,利其腹水 C、白術三錢 茯苓五錢 澤瀉五錢 陳皮三錢 厚樸三錢 蒼術三錢 半夏三錢-->分消湯的加減,以去其腹水鼓脹。 (3)虛癥,補氣治濕湯。 A、(比例)蒼術3、白術3、茯苓3、陳皮2、厚樸2,人參3,澤瀉3,麥冬3,黃芩2,來自《濟生方-臌脹門》 B、蒼術五錢 澤瀉五錢 白術四錢 陳皮三錢 白芍三錢 厚樸三錢 黃芩三錢 麥冬四錢 黨參三錢 木通二錢 通草五分 大腹皮三錢 茯苓五錢 半夏四錢-->補氣治濕湯加減。 (4)吃四神湯加蔗糖當點心,甘淡滲利,保持水道通暢,預防腹水:淮山三錢 薏苡仁五錢 芡實三錢 連子四錢 (5)肝病腹水甘淡滲利可用四神湯+蔗糖,蔗糖甘緩解決抽筋。 2、一切帶濁、崩漏、鼓脹、黃疸,凡是小便淋澀,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陳蒿、梔子、澤瀉、桂枝,研末布包,熱熨小腹,外以手爐烘之。熱氣透徹,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3、水腫之病,屬土不能克水。手按足面如泥者,用牽牛二錢,甘遂二錢、水煎。一服即大瀉水斗余,臌脹盡消。病未盡去,可以再進。此二味之中病源,妙在于猛也。牽牛性雖猛,得甘遂而遲矣;甘遂性雖緩,得牽牛而快矣。服此二味之后,切不可食鹽,一食鹽,則前病重犯,不可救矣。此乃不知禁忌,自犯死癥,非藥之故也。 4、腹部脹滿,身體羸瘦,皮下青筋暴露者,為大黃甘遂湯證。本證為水血互結所致。而其根本乃由血證變來,無論男女,皆可患之。 (1)但少腹滿者為輕證。重者,通腹脹滿,初得易治,一旦下之后復脹滿者,難治。且老人,及久病,晚期者,亦難救治。 (2)施用本方時,大量吐瀉衃血惡濁之水,而后腹脹忽減,將息調理,再次用之,二、三次后邪盡而病愈。 (3)其中有正氣虛脫而死者,或有氣力疲乏,不堪屢攻者,不治。 5、肝硬化腹水,蒼牛防己湯(蒼術、白術、防己、川牛膝、懷牛膝、大腹皮各39克,先冷水浸泡2小時,8-->2,飯后兩個小時服用?;蛘叨啻涡煨旆找粍?/span> 蒼牛防己湯對肝腎俱虛、濕熱夾有瘀血者往往有效。但是陰虛脈細數或氣血兩虛,脈見虛大者,又難鞏固療效,故治療時又必須佐以補益(黨參、黃耆、丹參、雞血藤、當歸、黃精、生地、青皮、陳皮克等)。 【辯證比較】 1、(1)青筋暴露者,心下堅滿者,甘遂半夏湯;心下不堅滿,大黃甘遂湯證。 (2)有腹脹滿而無青筋暴露,但心下堅滿者,亦屬甘遂半夏湯證。此堅滿為留飲,如之血結所致而成。 【辯證針灸】 1、青筋見于皮下者,為淤血。急者,針刺出血可暫緩其痛苦而無害,或針、藥兼施,亦可。 2、章門,脾之募穴,脾的問題都可以在這里下針(邪刺)和膀胱經的脾俞。比如肚子腫很大、臃腫、腹水、脾積水、沒有胃口。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只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內容) 1、肝硬化腹水(水鼓脹):冬瓜皮一兩,蘿卜籽3錢,煎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連用10~15天。忌吃油炸食物。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經方治癥(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