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道: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過于熾烈的感情,無法長久;行事太過強硬,難免蒙受屈辱。真正的君子應該如玉一般,溫潤沉穩。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不是放縱,而是學會克制。 克制,是一種分寸感,一種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保持克制,凡事不過頭,才能掌控生命,過好一生。 衣不過暖 穿衣戴帽不要過于暖和,也不可以過于單薄,過暖容易感冒,過冷容易受寒。 常言道:“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不減衣,秋不加帽”、“熱不馬上脫衣,冷不立即穿棉”。 秋凍是為了讓身體適應寒冷,才能更好地過冬。 如果過早穿上棉衣,便無法讓身體得到鍛煉,會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只要氣溫不低于20度,人們都應該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冷凍,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防御機制的作用。 食不過飽 葛洪曾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吃飯也是一樣。 吃飯吃七八分飽,粗細搭配,葷素相兼,才是良好的飲食習慣。 住不過寬 林清玄說過: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貧窮不可怕,心窮才可怕。強行擁有高配的人生,只會慢慢毀了你。 別做隱形的窮人,表面的光鮮亮麗只是給別人看的,生活的冷暖只有自己懂。 要懂得隨遇而安,居室干凈舒適,不必搞得富麗堂皇,那樣極易奪心志而蛻化變質。 行不過快 我國有句民諺:急行無好步,緩走當歇氣。 走路或者運動太快屬于過勞的范疇,中醫認為會耗傷氣血。 散步時不宜太快,一般每分鐘約60-70步即可。 適當的步行是很好的養生方式,如果身體健康允許,盡量以步代車。 如出門必乘車,日久腿腳就會失去靈便。 一輩子很長,愿你笑著慢慢走。 喜不過望 《史記·滑稽列傳》中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我們常說,大喜過望。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喜不能過頭,樂極生悲并不是夸張的說法。 中醫認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 《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后,忽發狂疾,就是典型的喜傷心神之癥。 所以,快樂要有度,心臟不好的人更是要注意。 怒不過度 歌德在公園里散步,在一條僅能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評家狹路相逢。 “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 “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了路邊。 人活一世,不必為小事小非斤斤計較,不要被小事氣的怒火沖天; 七情傷五臟!專家認為,不良的情緒是癌癥的“活化劑”,動不動就發脾氣和愛生氣的人是患癌的主要人群。 氣大容易傷身,氣來容易傷心,話多了傷人,計較多了傷神,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看淡看開,心平氣和度過每一天。 利不過貪 李宗盛的《凡人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間 終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閑 既然不是仙 難免有雜念 道義放兩旁 利字擺中間…… 人活一世,總是免不了為物欲所擾,但過分追逐就容易鑄成大錯。 《菜根譚》中說: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所謂貪,就是過分追逐一些不實用的東西 其實成年人追逐名利和小孩子玩泥巴,是同一個游戲,本質上是淺薄的,華而不實的,甚至是有害的。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換來多余的煩惱。 勞不過累 勞動的強度是有上限的,超過負荷量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年輕的時候,過度勞累。等年紀大了,就開始還健康的債。 病這種東西,老了以后會扎堆來,三天兩頭往醫院跑,讓你毫無招架之力。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白搭。 人生短暫,要善待自己!累了,別逞強,歇一會;煩了,別悶著,找樂子;困了,別硬撐,早點睡。 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不疲勞也要休息,再忙也要鍛煉......善待自己的身體,它才會善待你。 逸不過安 沈從文曾說:我一生最怕是閑,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閑不住”從來都不是人們所說的毛病和壞事,而是上天給的嘉獎。 正如那句話說:閑人愁多,懶人病多,忙人快活! 過分安逸,難免會無所事事,會喪失對生活的情趣,而心灰意懶。 忙碌,卻是世間珍貴的良藥,忙起來,生活便有了奔頭。 所以,即使賦閑在家,也要常出門走走,多跟人聊聊。 《史記》有言: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人活到極致,是懂得克制,人生不要太過用力。凡事不過,才能過好一生。 愿你我,余生都能守住心中的清醒與克制,凡事淡然自若,泰然處之。 紫砂壺制作 | 祁令軍(星斗) 末俗以繁華相尚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惜吾不及古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號:jybxl685 |
|
來自: 隱遁B > 《養生園地(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