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一起盤點張大千那些拍賣折合成人民幣過億的畫作吧! 1 《桃源圖》 (張大千《桃源圖》) 《桃源圖》賞析: 《桃源圖》結合了潑墨、潑彩兩種技法,在構圖上獨辟蹊徑,選取桃花源一角進行創作,遠山藏屋舍,近水桃花開,武陵漁人江邊泛舟。先以大片潑墨的方式揮灑出群山的輪廓,氣勢宏大,然后在畫面的最下方以細筆精雕出桃花,筆觸十分嚴謹清晰,顏色對比沖激強,但是桃花的粉面積合適,畫面給人沖突卻又和諧之感。遠處山體是粗獷的潑彩,近處又是工筆勾畫,畫家在虛實間巧妙游走,使作品不失詩韻,又更添現代美感。 2 《碧峰古寺》 (張大千《碧峰古寺》) 拍品信息 《碧峰古寺》賞析: 《碧峰古寺》創作于1967年,張大千于金箋上自由潑灑顏料,創造出千變萬化的色彩效果,成為盛年時期最為抽象大膽的巨作之一。作品誕生于張大千先生巴西寓所八德園五亭湖上,受張大千先生加州旅行影響頗深。如寶石般厚重的青綠顏料傾瀉而下,揮灑,流淌,暈染,同背景金箋交相輝映。晨光穿透氤氳嵐靄,于抽象之中開辟具象:碧峰巍峨,古寺隱現,氣象煌煌萬千。 3 《嘉耦圖》 (張大千《嘉耦圖》) 拍品信息 《嘉耦圖》賞析: 《嘉耦圖》該作品出自著名的'梅云堂',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畫中精工細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托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濃蔭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全畫氣度宏大、層次井然,是張大千潑彩潑墨畫法的代表作。從張大千的藝術發展歷程看,當時他正在經歷由早期細筆臨摹各派大師向后期自創的潑彩潑墨風格轉變的轉型期,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4 《瑞士雪山》 (張大千《瑞士雪山》) 拍品信 《瑞士雪山 》賞析: 張大千集傳統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歷史宏觀的角度,只有他潑墨潑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無古人的歷史地位,而此幅《瑞士雪山圖》正是罕見的大千潑墨潑彩的巨幅精品!《瑞士雪山》局部,以濃墨潑出壯碩的山頭再以石綠石青潑點其中。張大千把傳統精華充分吸取并借鑒西方繪畫的現代思想,嫁接到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大膽創新,巧妙的把東方美與西方美融合在一起,他的潑彩潑墨山水畫作品看似現代與抽象,卻不乏傳統山水畫的神韻,不露半點西方繪畫的痕跡,在他的潑彩潑墨作品中,突出表現的是墨跡、色暈甚至很少有筆跡,注重追求形式以及詩韻意境。 5 《伊吾閭瑞雪圖》 (張大千《伊吾閭瑞雪圖》) 拍品信息 《伊吾閭瑞雪圖》簡介: 這幅作品,是畫家張大千寫贈張學良長女張閭瑛及女婿陶鵬飛伉儷的。創作于1969年,畫名“伊吾閭瑞雪圖”,其中“伊吾閭”即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義無慮”、“醫無慮”等,皆同名異稱,現多簡稱閭山,地處遼寧,于錦州市義縣、北寧市交界,南北綿延四十五公里。該地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淵源甚深,被奉為其家族發跡之地。 6 《江堤晚景》 (張大千《江堤晚景》)
《江堤晚景》堪稱張大千摹古創作承前啟后的經典范本,承前是大師“上昆侖尋河源”,對南宗高峰的不斷追溯;啟后是大千“辟混沌手”,自此大開大合進入潑彩世界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