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源遠流長,雖然有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但是當時只有印刷術,很多有用知識并不能被記錄下來,只能靠口口相傳的方式以此傳承。
當然民間有許多經驗之談流傳至今,這是老祖宗根據自己的生活總結下來的經驗,而后成為“俗語”。我們都知道俗語常常用簡短的語句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之所以被人們記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交友標準,對于那些心懷不軌、見利忘義的人就不能深交。這樣的人往往沒有凝聚力,不僅心術不正而且還會背后使絆子。
早在古代老祖宗就傳下這樣一句俗語,別有一番風味。“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不得不說古人用簡單的十個字就能將人性分析的如此透徹。
眾所周知古代中的“性”是個性和志向的意思,并非其他污穢之事,很多人看到這句話會曲解其中的含義,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男無性不鋼
這句話主要表達一個沒有志向和個性的男人,因為自己的原因很難成才。我們都知道鋼是一種材料,之所以如此常見是因為價格低廉并且可靠性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為了常用材料之一。
鋼有很強的韌性,不僅堅硬而且承受能力比較強,所以常常用此物比喻成男性的“化身”,多數是稱贊男性堅韌不拔的品質。
不成熟的男性就如同生鐵,不僅堅硬而且容易斷裂,這多數是暗示部分男性,無法承擔起家庭責任,沒有志向和性格,無法成為棟梁之才。
鐵在千錘百煉后會成為鋼,這也說明男性在經過大風大浪后也會成長為“男子漢”,即使肩負重任也能屹立不倒。
生活中這樣的男性有責任、有擔當,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值得深交,成為摯友。
女無性不秧
這句俗語是說女性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心里沒有所期所盼,那么就如同病秧秧的野草隨風飄蕩。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壓榨,她們沒有自己的生活,活生生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
可如今社會講究男女平等,慢慢地女性地位和男性平等了,所以新時代的女性獨立、自主,甚至事業和地位都在男性之上。
不難發現如今各個領域中都有十分杰出的女性,比如我們熟知的董明珠,她從行政工作的職員最后變成董事長,也是業界傳奇。
正所謂“巾幗不讓須眉”,很多女性用自己的行動完美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然而有的女性卻喜歡享受安逸,我認為女性更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幸福,求來的幸福終究會被人低看一等。
由此可見“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雖然只是一句俗語,但是古人早已看透了人性,這種觀人術適用于各個家庭,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但凡對方是這樣的人,都不值得深交。有知道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會影響另一個人,如果深交很可能你也會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