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8日看了電影《愛情神話》,當時就覺得不錯。沒想到大約10多天之后《愛情神話》的票房破2億了,這可不容易啊!于是就想來分析分析電影是怎么從“愛情神話”到實現票房神話的? 影片以老白(徐崢扮演)家的客廳,為眾人的聚會點,以一群上海“老友”為中心,講述了改革開放后,在上海一個范圍不大的區域,發生的有愛情、友情、親情的難忘故事。 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以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特定時空下一群普通上海人的生活。而這樣的描寫很接地氣,既有時代的元素又詼諧幽默,通篇滬語,全景滬地,法國梧桐,柏油馬路,老洋房,亭子間,使上海人感覺親切,使外地的朋友以為可以找到做上海人的感覺,能通過電影更了解上海。就像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外地小伙子,電影還沒看,就按電影里說的,在天鑰橋路排隊買蝴蝶酥,急于品嘗做上海人的味道了。其實蝴蝶酥未必就能代表上海,但《愛情神話》這部電影,既為上海人喜歡,又被外地觀眾看好,卻成了一個不掙的事實。 和許多好的文學作品一樣,《愛情神話》描寫的也是一群小人物,一群命運不太好的小人物。你看啊,人到中年卻還是離婚單身的,有婚姻幸福嗎?有家庭美滿嗎?都沒有。像電影中馬伊琍所扮演的李小姐,還帶著一個外國“拖油瓶”,若要見到父親,還要遠渡重洋。還有,這些人中不乏有才之人,知識、素養、品味也許曾達到過某種高度,但經過大浪淘沙又回來了。對比他們曾經一起奮斗的朋友,現在很可能已經是高級白領,企業家,大學教授,社會名流,就像影片中的李小姐,如果上帝多眨了一次眼睛,說不定就成了鄧小姐。而如今的他們呢,連像樣的工作也沒有,只能,騎騎車,擺擺攤,在家里教教畫,所以他們愛談自己的“曾經”,也不時會發發牢騷。但這樣的人應該會有一定數量,而他們有代表性。 這一切和時代變化和改革大潮有關。在經歷了類似炒股熱,出國熱之后,使許多人有了這樣的經歷。所以電影中人物的人生經歷,他們的思想感情,許多人都有,使不少人從他們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這也是使他們喜歡上這部電影的原因。所以,票房為什么這么高???沒上映多久就破2億,這肯定是有原因的。 當然,電影雖然有這么多優點,但也存在不足,比如電影雖叫做《愛情神話》,但在整部電影對《愛情神話》和相關愛情的描述有點偏弱,結尾也有點倉促。應該還可以更完美一點的,是不是?但總的來說電影還是不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