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論綱 宮敬才◆文 在比較語境中,聚焦于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之間區別者批評多于分析, 恩格斯哲學思想作為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問題并未受重視;聚焦于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一致者情緒化應戰和辯護多于分析,恩格斯哲學思想作為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問題同樣未受重視。討論情勢表明,第二個邏輯層面的問題 已基本解決,馬克思哲學和恩格斯哲學之間有區別的事實被確定下來。現在需要做的工作是在第一個邏輯層面把恩格斯哲學作為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 以文獻實證形式回答如下問題:恩格斯哲學到底是什么?其主要構成因素是什么?具有什么特點?是否成體系?內在邏輯是否一致?理論淵源是什么?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和說明白,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之間的關系問題將一目了然。 形成過程 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粗略說是42年的時間(1844-1886年)。這一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1844 年1月初至2月初恩格斯寫作了《十八世紀》一文。該文主旨是研究英國工業革命出現的前提條件、經濟與社會本質及其社會歷史性后果。這篇論文可以說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寫作的預先操練。從恩格斯做法及其結論可捕捉到如下信息:第一,恩格斯哲學立場是唯物主義,其前提是“牛頓的學說和洛克的學說”;第二,恩格斯得出唯物主義結論的主要依據是自然科學知識,他自己列舉的例證證明了這一點;第三,恩格斯做法表明,他特別關注18世紀以來的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著眼點有兩個,一是這種研究進展及其成果對哲學的影響,二是這種研究進展及其成果對社會經濟歷史如工業革命的影響。三個方面的信息預示了未來哲學思想發展的軌跡,恩格斯后來的哲學思想演化過程確實與對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的關注、跟蹤和唯物主義地提煉概括緊密相連。
在第三階段,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致信馬克思,這是恩格斯寫作《自 然辯證法》手稿的開始。到馬克思逝世的1883年,主要思路和資料已梳理完成,只是由于整理和出版馬克思《資本論》第二、三卷才未能最終寫成和出版。1876年出于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需要,恩格斯開始系統、連續地批判杜林,系列論文結集出版的書名是《反杜林論》。1886年,恩格斯在百忙之中偷閑寫作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三部著作標 志著恩格斯構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任務的基本完成,第一、二階段提出的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構建設想、一系列哲學命題和基本思路在這里得以展 開、論證和連結,一個與馬克思經濟哲學等領域性哲學相比有重大區別的哲學 體系出現了,后人(主要是列寧)為其冠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基本內容 哲學分析框架就是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分析框架是提出任何哲學思想的認知前提,也是理論敘述意義和理論邏輯意義的出發點。恩格斯對哲學分析框架問題的回答思路極為清晰,這樣的問題指稱兩項內容,一是本體論,二是認識論。兩項內容都具有一般哲學性質,具有七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空間特點,存在更準確說是物質外在于人和獨立自在于人;第二,時間特點,物質先在于人,人是物質演化的結果;第三,存在特點,物質具有大全和無限性質,是真正的無限性存在;第四,關系特點,物質決定意識,相反的認知是錯誤的;第五, 認識論特點,物質可以被認識,不可知論缺乏事實根據;第六,哲學形態特點, 這種哲學分析框架以物質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第七,適用范圍特點,這種哲學分析框架具有普適性質,適用于對自然界的認知,也適用于對社會歷史的認知。 恩格斯是嚴格意義的反映論觀點堅持者。既然作為哲學本體的現實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歷史,那么,對二者的反映形成自然觀和歷史觀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恩格斯認為,唯物主義自然觀就是按照自然界本來的樣子認識自然界。基于此說,有關自然界辯證運動規律的揭示,只是對自然界辯證運動性質的反映,絕非人之力量強加于自然界形成的結果。這樣的揭示就是自然辯證法,恩格斯花費10年功夫尚未寫就的《自然辯證法》所要完成的就是這一任務。關于歷史觀,恩格斯主要秉持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序 言》表述出來的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其獨特之處在于嚴格區分自然界 和社會歷史,主張用唯物主義哲學改造“關于社會的科學”。 理解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關鍵是注意其知識分類思想。知識分類思想伴隨恩格斯的整個哲思之旅,哲學思想演化過程的三個階段都有所表現。第一階段表現出來的是特別關注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得出哲學結論的主要依據是自然科學知識。第二階段中明確提出知識分類原則, “凡不是自然科學的科學都是歷史科學”的命題可為典型例證。第三階段把如上命題變為哲學實踐行動,表現出來的是精致且系統的知識分類圖譜,由六個方面的內容組成:第一,設定哲學本體,其叫法是“外部世界”“現實世界”;第二,“外部世界”“現實世界”指稱的內容有二,一是自然界,二是社會歷史,此外無它;第三,認識活動中的人對“外部世界”“現實世界”進行反映,得到的結果是有關外在世界的經驗;第四,人對反映外在世界的經驗進行提煉概括,得到的結果是內在經驗,這種經驗是思維形式和思維規律,即形式邏輯和辯證法;第五,外在經驗和內在經驗的理論表現形式有三,即自然科學、歷史科學和哲學,有時恩格斯認為理論表現形式有四,即有關無機物的科學、有關有機物的科學、歷史科學和哲學;第六,概括性的知識分類是經驗(實證)科學和哲學。 思想資源 盡管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有不足之處,但它確成體系。考慮到如下事實,更使我們驚嘆不已。恩格斯中學肄業,沒有受過像馬克思那樣的學術訓練,特別是哲學訓練。成一家之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與這樣的經歷相比,我們不得不說恩格斯是哲學天才。對比形成的特定情勢促使我們不得不探討和回答如下問題:恩格斯在構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時依憑的思想資源是什么?筆者認為,這樣的思想資源有三個:18世紀以來的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英法德三國的唯物主義哲學;黑格爾哲學特別是《邏輯學》中 的辯證法思想。恩格斯從年輕時代起就特別關注自然科學的研究進展及其成果,始終如一地從中提煉概括唯物主義哲學結論。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主要 以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為事實依據。恩格斯的哲學運思方式集中體現為:承認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是基本前提,揭示其辯證性質是首要任務,任務的 完成以提煉概括出其特征和規律為標志。做到這一切的前提是找到事實依 據,恩格斯為我們列舉的事實依據是五大自然科學學科。這樣的做法及其哲 學結果表明,自然科學研究進展及其成果是恩格斯構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 系基本且主要的思想資源之一。 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的唯物主義部分有直接的思想來源,這就是英國、法國和德國近代以來的唯物主義哲學。這樣的思想來源會發揮作用,具體表現是思維方式、知識分類方法、哲學本體設定、關注重點和哲學研究目的等方面。放大視野地看,當我們習慣性地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時,既籠統不當,又失之片面。說英法兩國唯物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名正言順,恩格斯哲學思想形成過程及其體系性存在能夠證明這一點。從1859年為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寫書評開始,恩格斯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來源意義上涉及和處理黑格爾哲學問題,一直到生命途程的終結沒有變化和轉向,只是內容逐漸地豐滿起來。檢視恩格斯代表性哲學文獻《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上就能發現,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的辯證法內容與黑格爾哲學之間具有直接、密切和本質性聯系。基于此作出如下結論不能被認為是唐突之舉:黑格爾哲學特別是《邏輯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是恩格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基本和重要的理論來源。 (原載于《現代哲學》第2020年第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