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他僅僅在位15年,就被起義軍斬首。后來,他的頭顱被多個朝代代代相傳,珍藏在宮里,歷時272年,這是為什么呢? 一、王莽其人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 漢成帝時期,王政君的兄長王鳳以外戚身份輔政,執掌大權。經過努力奮斗,在漢哀帝去世以后,王莽繼承了王鳳的事業,當上了首輔,權傾朝野。他外有謙恭儉讓、禮賢下士之名,但一直覬覦皇位,居心叵測。 ![]() 公元9年正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史稱“新朝”。王莽即位后,推行了很多不符合實際的新政,倒行逆施,造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王莽統治末期,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南陽有綠林軍,山東有赤眉軍。特別是南陽的劉氏皇族劉玄以及劉縯、劉秀兄弟等人得到了綠林軍的支持,被推戴為首腦,號令群雄。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昆陽大戰結束后,王莽的新朝軍隊主力覆滅。南陽劉氏皇族的代表人物——劉玄,在漢軍大將王匡、王鳳、張卬等人的擁戴下登基,建立更始政權。同年九月,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頭顱被呈給更始帝劉玄。 ![]() 二、頭顱下落 看到王莽的頭顱,劉玄大悅,令人將其懸竿示眾。數十日之后,王莽的頭顱被更始皇帝劉玄作為戰利品帶入了洛陽。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劉玄將首都從洛陽遷往長安,王莽頭也與其他戰利品一起被攜帶到了長安。 更始三年(公元25年),更始政權執政不當,內部矛盾尖銳,而山東流民領袖樊崇率領百萬赤眉軍大舉進入關中,擁立山東劉氏皇族劉盆子為皇帝。當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俘獲劉玄。王莽頭顱從此轉歸樊崇所有。 ![]()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糧盡,在關中無法立足,在東歸途中遭到了劉秀軍隊的強力狙擊。樊崇窮困無計,只好向劉秀乞降。《后漢書》等史書有明確記載,他們向劉秀投降時,奉上的寶物中就有王莽的頭。 從此之后,王莽頭被收入東漢皇宮,與高祖斬蛇劍、孔子屐一起,被列為鎮宮之寶。此后又歷經了東漢、三國、西晉三個時期,也就是272年左右,直到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洛陽宮內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火災。 據《晉書·五行志·上》等史書記載,這場火災讓王莽頭、高祖斬蛇劍、孔子屐以及其他珍寶都被焚毀,永遠消失在人間。 ![]() 三、收藏原因 為什么在近三百年的時間里,東漢、魏、晉諸朝要收藏王莽的頭顱呢? 大致說來,原因可能有兩個: 首先,自上古三代以來,行軍打仗一直有斬首以彰示武功的傳統。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朝后,朝廷就有了按照首級多少計算武功的慣例。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秦漢魏晉時期,可以想見,如果一個人能擁有王莽的腦袋,那該是多大的榮耀? 其次,保存王莽頭具有政治上的震懾作用。到了東漢,三國以及晉朝時期,歷朝歷代的君王都用王莽的腦袋震懾群臣,要遵循綱常,切不可犯上作亂,否則就是王莽的下場。 ![]() 在王莽新朝統治的短短十五年間,國家天災不斷,人禍四起,惹得民不聊生。所以,將王莽的腦袋游街示眾,一來讓百姓出氣,二來也是殺雞儆猴,告誡天下,這就是謀權篡位者的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