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一癡,本名周明華,“書法網”總編輯,創始人;“讓書法回家·全國公益大行動”總發起人;現為:江西省書法院副院長,中國道教協會道家書畫院副院長,北蘭亭藝委會委員等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的智永和尚寫了《真草千字文》八百本,而留存到今的墨跡就只一本,還在日本!國內僅留有兩種刻本,一種保存在西安碑林,稱關中本,還有一種見于《群玉堂帖》,但是只殘存四十行。 智永為什么要寫八百本《真草千字文》呢? 當和尚抄經教材用! 史傳智永手書《千字文》八百本分贈浙東諸寺,以供沙彌學習抄經用。 說《千字文》是抄經體,這對崇拜智永書法的人來講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抄經體”在書法上來講,幾乎是處在鄙視鏈的底端,評價一件書法有“經卷氣”“經生氣”,背后的潛臺詞其實是“流滑”“淺俗”以及筆法簡單。 筆法簡單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比如更適合初學入門。
對《千字文》下過大工夫的人是元代的趙孟頫,與他同時代的一位叫趙汸的人,親耳聽趙孟頫的學生說:'公初學書時,智永《千文》臨習背寫,盡五百紙。’”然而有得必有失,趙孟頫的書法被后世廣為詬病就是筆法相對的簡單,而這應該便是他對智永書法深入學習的后果之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