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凌晨,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打破了人類四十多年的“月壤荒”。
(圖片說明:嫦娥五號發射前畫面)
在完成了月表采樣返回的任務后,我國科學家更進一步,展望更加宏偉的計劃,那就是火星表面采樣返回。這個項目的難度要大得多,所以估計要在本世紀30年代才能執行。這和美國的進度差不多,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此刻正在火星表面采樣,但是要等到2030年后才能取回來。
在我們進行月表采樣和火星采樣計劃的時候,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卻別出心裁,準備實施另一項驚人的計劃,那就是金星表面采樣。他們想要從那顆神秘的行星上得到什么信息呢?
金星表面采樣計劃
(圖片說明:水手10號拍攝的金星圖像)
據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的科學主任Lev Ziluni介紹,他們這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史無前例的計劃一共分為三步,那就是三次金星探測項目,最終實現將金星表面的土壤帶回地球的設想。
實際上,一開始俄羅斯重點考慮的只是其中的第一個項目,那就是Venera-D(即金星-D)任務。2003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提出了金星-D項目,當時計劃是在2013年將探測器發射升空。不過,由于許多因素的干擾,這個計劃的科學載荷被不斷縮減,實施時間也被一拖再拖,如今改為了2029年。
這些年來,俄羅斯的航天人也不是干等著,而是在想:反正也是推遲發射了,不如一鼓作氣,干一票大的!
(圖片說明:金星-D計劃藝術圖)
Ziloni說:“如今我們可不再單純地考慮金星-D這個任務了,而是設想一個整體的計劃,那就是最終將金星上的土壤帶回地球?!?/p>
根據俄羅斯的計劃,他們這3次任務將分別執行于2029年,2031年和2034年。其中第一次的金星-D項目,包含了一個著陸器以及兩個行星及大氣探測載荷。到了第三次任務,就最復雜了,包括一個繞軌道巡視器、一個氣球,還有一個著陸及返回設備。
恐怖的金星
(圖片說明:金星表面環境假想圖)
說起來,俄羅斯(確切地說是前蘇聯)對于金星的確是情有獨鐘,對它進行過多次探測。然而到了今天,我們更多地是聽說火星的探測項目熱火朝天,卻很少聽到關于金星探測的項目。從絕對距離上講,金星離地球更近,可為什么很少有國家探測金星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金星表面的環境太過于惡劣了。
俄羅斯想要去金星表面采集樣本,其著陸器首先就要穿越厚達35公里的濃厚的低層大氣,然后來到溫度超過450℃的金星表面。在這樣的溫度下,連金屬鉛都會融化,更別提讓精密的探測器在這樣的溫度下進行探測了。
(圖片說明:伽利略號探測器拍攝的金星圖像)
除了恐怖的溫度,著陸器還要抵抗濃厚大氣產生的壓力。金星表面大氣壓是地球的92倍,相當于1000米的深海,可以說人類探測器在這里不僅要承受“法術傷害”,還要面對“物理傷害”。
而且,金星的天空中漂浮的云層中也含有大量的硫酸,隨時隨地都會下起恐怖的酸雨,對地表的一切進行侵蝕。另外還有恐怖的雷電,隨時都有可能從空中劈下來,對探測器進行破壞。
如果俄羅斯的著陸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恭喜,他們接下來就可以考慮如何把巖石樣本帶回來了。這個問題,目前也是人類難以解決的。
(圖片說明:麥哲倫號探測器對金星半球圖像的詳細繪制)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剛才我們說,前蘇聯對金星的探測情有獨鐘,但其實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或者說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1961年,蘇聯的金星1號成為了首個前往另一顆行星的無人探測器,不過這次任務并不成功,探測器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就失去了聯系。次年,美國的水手1號飛船也以失敗告終,但是隨后的水手2號飛船成功飛掠金星附近,確定了這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表面溫度接近500℃。
(圖片說明:金星表面的火山Maat Mons)
隨后,蘇聯的金星2號在完成飛越任務前就因為溫度過高而失去了通訊能力,金星3號進入了金星大氣層,但在著陸前就被摧毀了。一直到了1967年的金星4號,才成功在金星大氣層中進行了初步探測,讓科學家對金星的恐怖大氣有了初步了解。雖然它在著陸前也損壞了,但傳回的數據對于后來的任務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提高了后續任務的成功率。
前蘇聯的金星探測一直延續到了1983年的金星16號以及1984年的維加2號,隨后就再也沒有其他任務了。其中壽命最長的一個著陸器,也僅僅在金星表面堅持了110分鐘就報廢了,可見金星表面探測確實很困難,更不用說帶回巖石樣本了。
(圖片說明:前蘇聯金星13號拍攝的金星表面)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如今要執行的金星-D計劃,其實就是前蘇聯時期的金星項目的延續。不僅是金星探測項目,包括月球探測計劃,俄羅斯也延續了當初蘇聯的名稱,不知道是不是懷念當初能夠和美國爭霸的局面。
多國競相探測金星
雖然今天的金星是個恐怖的煉獄,但是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發現它在幾十億年前可能擁有著非常宜居的環境,甚至可能孕育過生命。而且最近幾年,科學家認為金星高層大氣仍然有條件保存當年可能存在的極端生命,甚至有人認為人類已經發現了金星生命的證據,這就更讓它顯得與眾不同了。
(圖片說明:科學家設想的數十億年前的金星)
總的來說,金星確實是一顆非常特殊的行星,讓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其表面的惡劣環境確實給人類的探測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絕不會讓我們停止步伐。
不僅僅是俄羅斯,其他國家也對金星充滿了興趣。比如去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在4個30年代重點項目備選中選取了兩個,而且兩個都是金星探測項目,可見美國對這顆行星的重視。此外還有歐洲航天局,也計劃在30年代去探測金星。甚至連我們的鄰國印度,也在考慮金星探測項目。
當然了,這些項目都沒有俄羅斯的金星表面采樣那么引人注意和期待。話說回來,這也印證了這個計劃的難度之大。最終到底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俄羅斯的航天事業能不能爭這一口氣了。
(圖片說明:荒涼的金星表面)
反正我是挺期待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