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香”,是很多人走上喝茶之路的契機。 甚至很多喝了不少年頭茶的人,喝來喝去,也未必能走出“香,就是好茶”的口感標準。 比如鳳凰單叢茶,就因“香”層層密密的變化豐富,而很“撩”人。 能喝的香水,孤高奇香,桂韻蘭香...... 鳳凰單叢茶的字典里,都離不開一個“香”字! 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感知、品味各香型品種鳳凰單叢的香氣? 如何在交流分享時能盡量準確的表達、描述那些奇妙的體驗呢? 茶百科的如下總結,可以助力你更好解鎖茶香的奧秘。 1、“與生俱來”的香氣。 可能是茉莉花茶、桂花烏龍這類的窨制花茶太過深入人心。 總有新茶友好奇的問:(鳳凰單叢)這么香,是摻過花瓣嗎? 還有更腦洞大開的——加了香精? 自然都不是。 鳳凰單叢成茶的香氣,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這個淡雅如梔子,那個濃郁賽桂花,雖然這個香味悠遠輕靈,那個氣質(zhì)霸氣深邃,卻無一不是地域、品種、工藝的綜合結晶。 沒有香精,也根本不需要黃梔、蘭桂來參與,因而愈發(fā)奇妙無比。 2、香氣“似”,而非“是”。 這是很多新手朋友在品鑒單叢時,可能會陷入的認知誤區(qū)。 我們聞到的香氣,不論是芝蘭、桂花的“花香”,還是蜜蘭的“番薯味、堅果香”,抑或鴨屎香的所謂濃郁“奶香”... 諸如此類的各般香氣,都是“近似”,而非“確是”。 畢竟,我們喝的是茶,不是花、果,也不是某種美味小吃。 在單叢的世界,十大香型也好,花香果味也好,都離不開天馬行空的聯(lián)想和想象。 比如盛名遠播的“鴨屎香”,其得名就有好幾種有趣的傳說。 厘清了這一點,體驗、品鑒甚至交流的時候,會更多輕松愉悅。 3、品香,不能忽略“神似”。 舉個例子。 某次喝到一款桂花香單叢,清香型的,尚未復焙。 喝的時候,只覺得香氣并不像尋常桂花那般濃郁馥郁,反而是有點偏淡淡的,有兩道甚至是似有若無的感覺。 但那種香氣的悠遠感,卻十分清晰迷人。 一瞬間,你會想起“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詩句。 又仿佛置身于秋日的涼夜里,聞到桂花香,清涼深幽。 4、不變中,體會萬變。 關于鳳凰單叢的香氣,有一個詞——蘭香桂韻。 似蘭如桂的花香,是單叢茶“香氣”的底色。 同時,它又是豐富和多變的。 首先,某款茶被歸為某個香型,并不意味著這款茶的香氣就只有這一種。 一款茶同時呈現(xiàn)出如桂似蘭,又像茉莉,又似梔子的香氣,一點也不奇怪。 其次,在喝的時候,香氣可能永遠在變。 起初,可能是火香、熟果香,然后可能會變?yōu)楦鳂拥幕ㄏ?、蜜香?/span> 再隨著沖泡的時間,它又變成了奶香、甜香; 再然后,可能又出現(xiàn)了清新木質(zhì)香,草本氣息... 各種香氣輪番登場,時而高揚濃烈時而清淡雅致,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個人聞香敏感度不同 對某款單叢香氣的體會,會因個人嗅覺、味覺的敏感度不同而不同。 同一款鴨屎香單叢,你能聞出其中梔子花香、奶香、熟果甜香的差別。 而到了他那里,就是一團濃郁的香氣。 或者是,“哎這個香味好熟悉,像那個什么什么...”,卻又說不出。 這種個體差異,正常而且難免。 有時,也不必過于糾結。 一方面多喝,多體會、交流。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走多看多感受,積累嗅覺和味覺的經(jīng)驗。 都有助于我們更好的捕捉茶香,品味茶香。 每年,茶百科分享的烏崠山高海拔單叢茶,都會吸引一撥又一撥的茶友入“坑”鳳凰單叢。 對于這個足以媲美“極品香水”的烏龍茶品種,喝到的茶友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香!真香!沒想到茶也能這么香! 作為嗅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誰又能拒絕如此的美妙體驗呢? 所以我們常說,鳳凰單叢就是那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茶。 除非你不喝,一旦喝了,再難放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