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詩怡 修音 | 一林 圖 | 憶寧 點上方綠標收聽本期誦讀音頻 上個月我回了一趟老家,這次回家的心情和以前都不一樣了,這次更能平靜對待以前的人和事了。 小的時候,我很不懂事,和大家相處得很不好,心中總是有怨恨,覺得別人各種不好,各種不對。每次回老家我都很不開心,也不愿去見同學親戚。后來我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就開始自責,就更不愛回老家見人了。這種自責深深影響著我。 但這次回去,不同的是我的心里正面的思維變多了,內心強大了。也沒有什么怨恨和自責了。反而開始用關心和微笑去對待別人。回去見了很多親戚,也聊了不少,當我內心充滿善意地去對待別人時,他們對我也很好。 通過這次回老家,我開始正視自己,我發現我曾經是經常自我懷疑的人,我對自己沒有充滿愛和信心,我也無法用愛心對待他人。這次我也學會了接納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當我們總是自責時,就是在傷害自己。當我意識到這點,開始接納自己時,我對他人也更包容了,一種幸福感也油然而生了。我們的不斷努力和進步并不是為了人生有多完美,而是為了人生更幸福;我們要學會適應改變,是為了堅持不變。 舉個例子,假設我要開車上班,但是車壞了,我改成了其他交通方式,這就是適應改變。但我的目的是去公司上班,不管什么交通方式,哪條路線,我都去上班了,這是不變。上班的方式可以是我們的職業,可以是我們說話的方式,我們對人,處事的態度;去上班這個不變的目的就是我們不動的自性,利他愛人之心。所以,不管我們經歷什么樣的變動,始終堅持利他,愛人之心,始終相信別人也是愛我們的就可以了。 生活中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同樣一件事情的發生,用正面思維去積極解決,把他當機遇,那這件事就是好事;用負面思維去對待,把他當困難,那他就是壞事。所以道德經第一章講“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而學會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我們不去評判它,而是從中發現美,發現這件事中蘊含的道,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
|
來自: 情緣半島 > 《《道德經》學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