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可以說是一部“筆法”的成熟以及“衰亡”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書法新發現”的歷史,“筆法”的衰絕意味著書法的技法的倒退,而許多出土的書法文物,則進一步促進了書法新視野的形成。 在目前書法界流傳著一件唯一的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書法作品,這件作品你是從上個世紀初的敦煌流傳,現在藏于歐洲的一家博物館當中,武則天作為一代帝王,又是其書法真跡,所以此作乃是真正的絕世神品,據說曾經有人書家100個億也沒有能夠贖回,可見此作的意義之重大。 有過一些書法常識的人都不難發現,中國歷代的皇帝當中,精擅書法的人極多,從梁代的梁武帝,再到隋代的皇帝,到了唐代的諸位皇帝能夠留存墨跡的也僅有武則天一人,而其余的唐代諸皇帝當中,比如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以及后來的唐文宗、唐德宗諸人都是一流的書法高手,這是因為在“以書取仕”的大背景之下,書法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必備技能。 而能夠走向權力最頂端的武則天自然也是精擅書法之人,他存世的碑刻作品《升仙太子碑》便足以說明的這一點,而流入歐洲的這件作品更是書法界一件極為罕見的卡曠世神作——小楷《金剛經》。 書法史發展到了唐代,“筆法”已然完備,楷書的技法體系也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巔峰,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書法家都能夠寫一筆好楷書,武則天也不例外。 他抄寫的這件小楷《金剛經》乃是采用一種極為昂貴的瓷青箋配以金粉調制的墨液書寫而言,是目前為止,我們在敦煌發現的唯一的一件金粉寫就的經書,也是最為完整的一件,這件作品被藏于了寶物最多的第十七號洞窟當中,可見其價值之珍貴。 最可惜的是,王道士在打開了藏經洞這一巨大的寶藏之后,沒有能夠好好保管,不僅毀壞了大量的唐代壁畫,還將這九萬多卷晉唐文書真跡其中的三分之二拱手讓給了海外探險家,可悲可嘆! 留存在國內的三分之一的文書,有一小半被清代的官員隨手抽走,還有一部分在運送京城的路途之上丟失,而運送到京城的諸多文書也因為保存不善而沒有能夠留存下來,反倒是流入海外的作品,被當成了無上至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當中能夠留存至今。 這件武則天小楷《金剛經》,便是其中最為珍貴的小楷作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