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藍領,她會四門語言,表示碩士學歷對工作確有幫助。 大家看到這個新聞,不要光想到卷,而是要注意到以下兩點: 1、如果你想學習一門外語,作為自己的主業,一定要先考察這門外語所在國家的經濟和綜合實力。語言只是一門工具,本身沒有價值。語言的價值,來源于講這門語言所在群體的賦能。 如果講這門語言所在國家,對外能夠發散出很多經濟和就業機會,則你學完后,你的就業機會也多。但如果講這門語言的所在國家,經濟很差,根本沒人跟他們做生意,他們自己也沒啥對外發散的生意,則即便學的再精通,也沒啥用。 雖然德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嚴格來講,德國并不是這個世界的主流。學了德語后,只能跟在德國企業打交道時,才會有價值。這個就業機會,是比較窄的。所以,當這個女生回到中國后,沒法找到一個非常匹配的工作機會,基本是一個邏輯必然。 2、大家不要覺得,在國內或國外讀一個碩士,然后就可以找到一個十分體面的工作。 總體來講,我覺得這種想法基本屬于非常幼稚的想法。因為所謂的工作機會,都是由于企業有相應的需求,才會產生。對于企業來講,不管設置什么崗位,本質上都有人力成本。所以,企業只會設置對他的生產,有十分迫切需求的崗位,而不會設置一些沒有用處的工作崗位。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體面的工作,只有能創造和生產價值的工作。所謂體面,只不過人前人后不同而已,承擔的工作內容不同而已,承受的工作決策壓力不同而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大家覺得擔任一家公司的董事長,這個職位體面不體面?但實際上,董事長承擔了公司幾乎所有的決策壓力。一旦他決策有誤,公司轉眼掉坑里,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同時,如果他的團隊決策失誤,最后也是他承擔終極后果。 搬磚有搬磚的辛苦,高層有高層的心累。 ![]() ![]() ![]() |
|
來自: 堅持最后5分鐘 > 《職業反思—16—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