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讓我恨不得把耳朵揪掉”。小王捂著耳朵痛苦地向醫生訴說。 原來小王平時閑暇時很喜歡去沐足店放松,順便做一次采耳,本來這都是習以為常的事。 前些天做完后小王照舊回家正常工作,誰知這兩天小王耳部不適,讓他飽受折磨,不得不來醫院就醫。 “醫生,自從上次采耳之后,我的耳朵就有種悶悶的感覺,后來開始發癢,怎么撓都不管用,這兩天還總覺得有響聲,嗡嗡個不停,怎么回事呀?”小王將自己的癥狀一一說出后,焦急地等待。 “別著急,我先檢查一下。” ![]() 醫生大致看了一下后,回憶了一下癥狀后,給小王安排了耳道鏡圖像,結果顯示,小王的耳朵里有一些白毛,仔細看竟然長在黃色“痂皮”上,是很明顯的感染癥狀。 醫生接著說道:“這應該是真菌性外耳道炎,估計就是采耳的時候器具不干凈或者不小心傷到了耳朵造成的。” 擺脫了耳朵發癢的困擾,小王一臉輕松,可是采耳留下的陰影,卻讓他對足浴店從此敬而遠之。 小王很疑惑,為何掏耳朵明明是為了健康,結果卻會適得其反?跟隨小王的疑惑,讓小妙帶大家解開疑問~ ![]() 一、人為什么會癡迷于掏耳朵?頻繁掏耳朵,會有什么危害?生活中,像小王一樣熱愛采耳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是覺得采耳會讓耳朵保持干凈,有的人單純喜歡采耳帶來的舒適感,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隔三岔五采耳或自己隨時隨地掏耳朵的習慣,殊不知正是這種行為給自己帶來危險。 人之所以會在采耳時感覺愉悅,癡迷于此,是因為耳朵內分布著神經末梢,非常敏感,采耳時用工具柔和地觸碰到耳道皮膚,會對神經末梢形成持續性刺激,這種感覺被傳到神經中樞后就會帶來緊張后的酥麻感受。 ![]() 采耳,采的其實是灰塵、皮屑和外耳道耵聹腺產生的分泌物(醫學上叫做耵聹),三者形成的混合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耳垢。 耳垢,聽起來像是廢物,但其實這個廢物一點也不廢,它是人體自潔的一種途徑,還可以保護耳朵不受病菌、飛蟲的侵擾。 對于兒童來說,耳垢還可以減輕環境中的噪音,保護耳膜,可謂是作用重大,因此采耳過度也會造成一些危害。 盡管采耳師們技藝高超,但是采耳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卻一點也不小。首先采耳時很容易將耳垢推向耳道深處,形成堵塞、栓塞,使患者聽力下降,嚴重時頭暈目眩; 其次耳朵的鼓膜非常薄,只有0.1毫米,稍不注意刺破鼓膜會造成永久傷害,導致耳聾;最后,采耳工具不處理干凈或多人共用很容易造成炎癥、感染,像小王一樣耳道發炎,深受折磨; 此外,采耳時使用的藥水是否安全、頻繁采耳會引起耵聹腺分泌異常等問題也是人們值得重視的危害。 ![]() 二、耳朵經常癢卻啥也掏不出?或許是這4個原因在作祟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隨手掏耳朵的習慣,不過大多數都是受到刺激或不自覺為之,當耳朵頻頻發癢,就像小王一樣怎么掏也掏不到耳垢時,就要警惕疾病了,或是這四種原因惹的禍。 1.真菌感染 當外耳道受到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真菌的侵入時,就會發生真菌感染,引發瘙癢癥狀。這種情況發生在耳道潮濕環境中,因此常見于游泳、中耳流膿、耳朵用藥、采耳損傷等行為。 2.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會使耳朵皮膚泛紅、瘙癢,甚至是疼痛,有時伴隨著流膿,多半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引起。 ![]() 3.過敏反應 提起皮膚瘙癢,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過敏反應,耳朵瘙癢也一樣,有可能是過敏引起,比如:甲醛、海鮮和螨蟲等過敏人群,過敏后局部皮膚濕疹、鼻子和耳道發癢、伴隨著全身癥狀。 提示:嬰幼兒在接觸母乳后,皮膚有時會受到刺激產生瘙癢或濕疹,要注意觀察。 4.耳屎或外耳道異物 當耵聹腺體分泌異常,導致耳朵內的耳垢增加,會刺激到耳道皮膚,引發瘙癢,或者采耳時受到感染、耳垢凝聚硬化也有可能引發炎癥,這種情況要及時正確處理異物后才能采取治療。 三、保護耳朵健康,這4點你一定要知道學會保護耳朵健康,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存質量,這3個方法值得每個人牢記。 ![]() 1.養精神 人在情緒波動過大時,腎上腺素劇增會使血液循環加快,耳朵的內耳小動脈有可能發生痙攣造成供氧不足,嚴重時患者會頭暈目眩,發生突發性耳聾。 生活中要盡量平穩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可以適當學會冥想、運動來調節精神狀態。 2.避噪音 上述也提到了,人的鼓膜非常薄,輕微的物理刺激就可以刺穿,而聲音有時候也是無形的“殺人兇器”。 比如超聲波在某些情況下就有可能刺穿耳膜,而生活中的大量噪音持續影響也會對鼓膜和聽毛細胞產生損傷,影響聽力,有時噪音過大還會突發噪音性耳聾。 建議:可以在家中或常出現的場所中配備環境聲音分貝檢測裝置,確保聽力環境的正常。 ![]() 3.戒挖掏 掏耳朵時很容易會對鼓膜或耳道皮膚造成損傷,從而引發感染、炎癥、潰爛等,尤其是刺穿鼓膜還會損害聽力,危害甚大。 建議:避免頻繁掏耳朵,一周一次即可。同時挖耳工具避免尖銳物品(發卡),避免有化學物質的物品(鉛筆),注意對工具清潔、殺菌,保持耳道干燥(棉簽吸取)。 4.慎用藥 保護耳朵一定要慎用耳毒性藥物(鏈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尤其是本身代謝功能降低的老年人,不可輕用。如果因病需要,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使用,避免因藥物不慎損傷聽力。 ![]() 耳朵是人們溝通必用的“工具”之一,也是判斷外界環境狀況的依據,更是影響大腦的重要器官。它的健康與否影響著一個人終生的生存質量,因此絕對不能輕視。 生活中最好用清洗代替掏耳朵,洗澡時淋浴順便清洗就可以了。在掏耳朵時出現意外,也不要隨意處理,一定要及時就醫,樹立正確的醫療觀念。#謠零零計劃# #守護銀齡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