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白穴小節穴全身上下三焦氣行治周行百病 今天上課,本來上周日班的李同學,也來了周六班,上課前她跟老師及我們幾位比較早到課堂的同學說起她自己前幾天針小節穴+下白穴的經驗結果,她覺得單針小節穴她自己的感覺必須要30分鐘才能感覺氣行,單如果在針小節穴前,先針下白穴(董式奇穴,在腎經中渚穴旁),則只要入針5分鐘就可以很明顯感到氣行。 據她所說,氣行可周行全身,甚達4小時以上,連久年頭痛膀胱經所及也都通了,上課中,老師講解燒山火手法時,我自己就打算來試試,于是先以5分針針下白穴,下針后氣感十足,后再下小節穴(小節穴,握拳取穴,用二寸針,于大指撓側,于掌指關節前方凹陷中的赤白肉際,體表定位與二間相似,以30度斜刺,由穴位刺入大魚際內一寸半)入針約1寸8分,幾乎同時,身上覺得氣沖上胸,再過約7分鐘,腰背的氣也動了起來,將此得氣狀況跟李同學討論,這時前面的同學DAVID也說他前一日自己針這兩針的感覺也是如此~~這時李同學也不確定,由于在老師鼓勵下,同學們紛紛開始自己針起該兩穴。 小節穴,董氏奇穴之一,針灸大師楊維杰先生所發現,依據上課的教材指出,大陸地區曾使用本穴,于一日義診中,治療78例腰腿疼、手足麻木患者、雙膝疼痛不能伸等病例,結果有效76例,本來老師學用此穴只用來治腳踝扭傷,沒想效果極佳,所以教給我們來用。 續前,于是上課時就開始一堆哀叫聲了,下白穴針感極佳,只要入針夠深的話,每個都會得氣,小節穴,由于在掌腹下針,本來下針的技術就不簡單,后來只幾個同學有成功,其余的只好請老師幫他們示范下針,稍后,大部分的男女同學都是全身熱呼呼,于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以后也不用用燒山火手法了,只要本配穴一下,包準患者全身熱呼呼。 附:萬能的小節穴 小節穴:大指末節赤白魚際處——握拳取穴,針向重仙方向。治療腕肘痛、頸、肩、背、腰、腿、踝關節、坐骨神經痛、胸痛、胃痛、慢性腹瀉。 小節穴是董氏奇穴的一個穴位,接近于手太陰肺經的魚際穴,在魚際穴的前方,其位置在第一掌指關節掌骨旁,靠近拇指第一指節,赤白肉際處。具體取穴方法為:取穴時,其他四指輕輕握住內屈的大拇指,掌面斜向上,此時第一掌骨外上髁與拇指第一節外下髁交界處有一凹陷就是小結穴。進針時把大魚際看做是一個雞蛋,從小結穴向著“蛋黃”處進針。 治驗應用: 1、可治各種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間盤脫出、坐骨神經痛、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鈣化、椎管狹窄。配腕順一、二穴。針健側,10分左右,令其活動患處。 2、治療急性腰痛或扭傷配二角名穴 3、治療下肢痛配心膝穴(蜻蜓點水法) 4、治療氣結 5、治療痛風:小節穴加制污穴、木火穴或李揚四針(人中、后溪、束骨、復溜) 6、單用小節穴治療腕踝扭傷 【原理及發揮】 本穴治療腳踝疼痛及扭傷,首先系基于對應關系。其次內踝與脾關系密切(脾經上內踝前廉),外踝與膀胱經關系密切(膀胱經出外踝之后),本穴在肺經上,透過手足太陰相通,及肺與膀胱通,故治內外踝痛甚效。治療肺及膀胱經的頸、肩、胸、腰、背、坐骨神經痛皆有效。與脾相通又與土水穴(在拇指第一掌側外側下陷處后一寸為土水三穴。能理脾胃,調理中焦)有相合之處,故能治便溏。又與重仙(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距虎口兩寸處。能治背痛、肺炎、退燒、心跳、膝蓋痛。)、重子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約一寸處是穴位。能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氣喘)有相合之處,故亦能治咳嗽、氣喘、肘、腕、手掌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