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 【原文】 人參、白術、茯苓各9g,甘草6g。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治】 1、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組成】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方解】 1、黨參甘溫補脾養胃,補益中氣; 2、脾虛生濕,白術健脾燥濕; 3、茯苓合白術健脾利濕; 4、炙甘草補中和胃。 【說明】 1、這是健脾胃的基本方劑。對于脾胃氣虛、消化不良引起的四肢無力、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語言輕微、動則作喘、氣短神疲、舌淡胎白等,效果良好。 【比較集錦】 1、(1)(邪)氣實(正)氣虛,羸弱而難施:方用補正之藥佐以祛邪之品:人參一錢,白術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三錢,白芍三錢,麻黃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2)氣陷,補中益氣湯; (3)氣衰,六君子湯∶ (4)氣寒,人參白術附子湯; (5)氣虛,則用四君子湯; (6)氣郁,則用歸脾湯; (7)氣熱,則用生脈散∶ (8)氣喘,則用獨參湯; (9)氣動,則用二陳湯加人參; (10)氣壅滯,則用射干湯∶ (11)氣逆,則用消遙散。 (12)氣實:壯盛而易察:枳殼五分,白術一錢,陳皮五分,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山楂十粒,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水煎服。 【名家論述】 1、四君子湯《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和劑局方》 人參、白術、茯苓各4克,甘草1.5克 上四味性溫,味甘,似君子中和之德,故名四君子湯。與古方之人參湯相類似,即人參湯去干姜加茯苓者。一般多加生姜0.5~1克,大棗1克用之。 【應用】用于因胃腸虛弱有貧血現象,元氣衰弱之基本方劑。本方主要應用于胃腸虛弱、食欲不振、貧血、嘔吐、下利等;他如老年人與與虛弱者之出血、貧血嚴重、四肢無力癥、痔疾、脫肛、半身不遂、遺尿癥、夜尿癥等亦可用之。 【目標】以元氣衰弱,胃腸虛弱與貧血為目標之各種疾患。脈軟弱,腹證弛緩,張力不足性軟弱。以胃內停水,食欲不振,元氣虛衰,全身乏力為目標。古人有云:貧血,顏面蒼白,言語無力,手足惓怠,脈無力之五癥,即為四君子湯之目標。 【方解】人參味甘、性溫,補五臟之元氣,更能補益脾胃之元氣;白術逐胃內停水,對胃下垂、胃弛緩,有升提及收縮之效;茯苓導胃內水濁;甘草調協諸藥,和五臟之不調。 【加減】 喘四君子湯:人參、厚樸、蘇子、陳皮各2克,茯苓、白術、當歸各4克,縮砂仁、木香、沉香、甘草各1克,桑白皮1.5克。 胃腸虛弱者之喘鳴與呼吸嚴重困難時用之。胃不能接受其他藥方者,肺結核晚期、肺氣腫、肺水腫、支氣管喘息、支氣管擴張等伴有嚴重胃障礙癥狀時用之。 【主治】 《和劑局方?一切氣門》:“治榮衛(養身體之血液,守身體之元氣,神經作用)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瘴霧(含毒氣之霧)氣。” 《萬病回春?補益門》:“治肺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瘧疾等癥。” 《勿誤方函口訣》:“此方主氣虛。故見有一切脾胃元氣虛諸證者,均可用此方加減治療。雖益氣虛,但與參附相伍之方證頗異,即蓄飲于胃,胃中陽氣不布,飲食不進,胃口日呆,胸膈虛痞,咳嗽吞酸等。此方及六君子湯皆以飲食不振、氣薄虛弱為主癥。故脈診腹診以其力弱為標準。與小柴胡湯、瀉心湯等方證相差懸殊。” 《名醫方考》:“面色痿白,言語低微,四肢無力,脈來弱者,此方主之。望之,面色痿白,知其氣虛;聞之,言語輕微,知其氣虛;問之,四肢無力,知知其氣虛;切之,脈來虛弱,知其氣虛。如是則宜補氣。” 《經驗筆記》:“余曾治虛人之痔疾,用四君子湯獲大效,其其例不少。虛證之痔用補中益氣湯十之八九有效,用益氣湯治療無效之痔,用四君子湯而愈者,甚多。” 《療治茶談》“用四君子湯有一重要口訣。唇之血色少者,必為四君子湯主證。但此為痔及下血之病人口訣。補中益氣湯手足倦息為目標之一;四君子湯以顏面萎黃及唇色血少二證為目標,從而理解益氣湯與四君子湯之方意。益氣湯顏面不萎黃,四君子湯雖不表現手足倦怠,但不動之證為目標。 《名醫方考》曰:上下出血太多,必與四物湯。四君子湯如春與夏,四物湯如秋與冬。天地之間生萬物者,春與夏;又枯萬物者,秋與冬。此乃天地陰陽之道也。諸出血之證,若唇色痿白,宜用四君子湯。” 【鑒別】 1、六君子湯:牌胃虛弱,痰飲。 2、補中益氣湯:脾胃虛弱,手足倦怠,身熱。 3、香砂六君子湯:脾胃虛弱,食積,痰飲。 【治驗】 1、痔疾脫肛 ①紀州毛利氏。患痔病已多年,肛門潰爛,時時出膿血,惡臭味甚。顏面萎黃,肢體倦怠,諸藥試之無效。求治于余,與四君子湯加黃芪、槐角。服及百余劑痊愈。 ②同上之紀州之本間氏。患痔,脫肛疼痛嚴重。用四君子湯亦痊愈。(北山友松翁《醫方口訣集》) 2、慢性下利癥 熊野之巖手氏。患泄瀉(水瀉樣下利)已多年,腹脹,顏面不華,體瘦衰弱已極,與諸藥不愈。診脈弱澀。故與四君子湯50余日,后加陳皮、木香,全然奏效。(北山友松翁《醫方口訣集》 3、食欲不振 ①15歲女孩。素體衰弱,顏面不華,形體消瘦。1個月前經常嘔吐,飲食不進,疲乏無神。因脈微弱而手足冷。診之,心下有振水音,大便日1行。與人參湯2~3日,嘔吐止,食欲增進,第5日周身出現浮腫,不眠。故與四君子湯,小便暢快,全然奏效。 ②3個月男嬰兒。2周前因不食乳,漸次消瘦。小兒科未確診何病。腹診,臍下塌陷且無力,無下利及嘔吐。與四君子湯,2~3日食欲增進,吸乳旺盛。《漢方治療實際》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金匱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