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章,紛繁復雜,良莠不齊。既有讀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真知灼見,亦有牽強附會、東拼西湊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說般云山霧罩、故弄玄虛的。我輩習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雙慧眼,才能在眾多的文章中汲取營養。以我之見,通篇文章能夠有一句話對自己有用,能夠讓自己記住就算是好的了。 和美太極 ![]() 張三豐祖師『太極拳論』 虛靈頂勁 沉肩墜肘 含胸拔背 松 腰 分 虛 實 用意不用力 上下相隨 內外相合 相連不斷 動中求靜 一:心靜 心不靜則不專 二:身靈 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 三: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 四:勁整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 五:神聚 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
兩儀開合擄帶連 鶴飛展翅氣沉田 旋轉乾坤開胯髖 野雞躥林走連環 陰陽別翅藏奇巧 合抱太極身安健 式法雖少萬遍練 通幽入奧功德滿 起勢 起勢之學,尤為重要,乃周身匯聚之法, 萬流歸海,天地初始, 陰陽未生,無極萌芽, 一動身即知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變化莫測,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正腳站立,不可八字腳、不可并腳、 兩腳不可離太寬,一拳至一拳半距離最佳, 兩臂自然垂直,兩腿略曲,靜氣凝神, 舌抵上顎,牙齒扣住,喉如含珠, 百會上頂,十指抓地,氣沉丹田, 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制, 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 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心中空空洞洞,內無所思,外無所視, 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征兆。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第一式 卷肱式 兩手成子午訣,掌心對肚臍,靜默些許, 意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納入丹田, 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 提肛收腹,掌心微微下按,心中默念“收”。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第二式 摟膝拗步 拗字,拗勁兒,乃不順從之意, 不順,是不隨心所欲,有其對抗之意, 反者道之動,先逆其身, 有如十人環抱,萬人圍剿, 欲掙開其身,撥出其路, 全身上下無不有礙,形斷勢不可斷, 皆用神氣貫注,萬不可用拙力, 再順其心,心欲開之, 一心開則百脈皆通,心若逆封, 全身無不閉阻,此二者,言語看是相悖, 實踐,便深信吾之言矣! (右式演練) 接上一式,左臂立腕舒指,轉腰推出, 右手在腰側,重心分布兩腿, 向左移重心,右腳內扣15°, 右手從腰間托出,謹記托,不是下撈, 有托送上提之意,不可起肩抬肘, 左手由正前方下按至右肋處, 左手食指與右肘關節遙遙相對, 兩臂撐圓, 左腳收腳在右腳掌中心一拳的距離, 腳尖點地,兩腿屈膝,開檔斂臀, 眼看右前方,轉身向左正前方, 右手合回耳測處,左手下按至腹前, 左腳探步出腳,重心下坐,腳跟落地, 重心在右,腳掌落地,十指抓地, 右腿蹬腿,重心向左,同時轉腰轉手, 沉肩墜肘,含腕舒指,右手推出, 左手在大腿側旁,右手食指同嘴相平, 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氣息下落,全身渾圓。 (左式演練) 重心向右腿轉移,兩手抱球合回胸前, 整身后坐,三點一線,向右轉腰, 左腳扣腳,左腳內扣15°, 向左移重心,左手從腰間托出, 謹記托,不是下撈, 有托送上提之意,不可起肩抬肘, 右手由胸前下按至左肋處, 右手食指與左肘關節遙遙相對, 兩臂撐圓, 右腳收腳在左腳掌中心一拳的距離, 腳尖點地,兩腿屈膝,開檔斂臀, 眼看左前方,轉身向右正前方, 左手合回耳測處,右手下按至腹前, 右腳探步出腳,重心下坐,腳跟落地, 重心在左,腳掌落地,十指抓地, 左腿蹬腿,重心向右,同時轉腰轉手, 沉肩墜肘,含腕舒指,左手推出, 右手在大腿側旁,左手食指同嘴相平, 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氣息下落,全身渾圓。 兩手成子午訣,掌心對肚臍,靜默些許, 意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納入丹田, 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 提肛收腹,掌心微微下按,心中默念“收”。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第三式 野馬分鬃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第四式 左右云手 云手,以外形來觀之,必定以為扎其馬步, 化手、轉腰,其實不然, 此二者,具為外物也, 以天觀象,云者,云卷云舒,此為外象, 根本在于內氣翻滾,人體言之, 內不動,外一動不動,內氣下降, 三盤合一,自有掀起之力,不假外求。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第五式 金雞獨立 因為是治本的方法,所以可以迅速的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動大腦神經來對身體的各個器官的平衡進行調節。 第六式 左右蹬腿 蹬腿時: 要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撐開, 但核心是向內、向下沉, 萬萬不可上浮,上浮則氣逆; 初習者: 腿部會有抽筋等狀態,不可心急, 一起腿,身不可搖而晃之, 由低漸高,寧可低而定,也不可求高而搖。 第七式 攬雀尾 此式包含四小式在內,學者要悉明,分別為掤、捋、擠、按等,四式要分得清楚,又要相連不斷。 這個雀尾,是頂戴花翎那個雀尾。掤捋兩手之間必須有一個呼應程度,長于肘而不能超過一臂,短了不行,長了也不行,不能意象孔雀尾巴一捋而下,必須合住勁。 意喻滿清官員手托官帽欣賞養護頂戴花翎之態。有抬按,掤捋之意,又含靜心專注,怡情悅趣之感,總言之,在全身合住整勁的情形下,不可失去練拳之愉悅之心態。 第八式 十字手 乃是自身功力之體現, 集自身之協調,肩背之整合,腰胯之合勁于一身, 掤之勁,非向外求,而在內尋, 兩臂非向外用拙力撞開,而在于向內合, 內有合勁,自然有外掤之力, 加上腰胯助力,所向睥睨,細細琢磨,不假外求。 收勢,相對于起勢同等重要,不可有失其一,則無功至矣。 起勢,乃是由無極而太極,天地初始,陰陽未判,無極萌芽,兩足尖亦不用力抓扣,兩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無往來動作之節制,身心未知開合頂勁之靈活,但順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內無所思,外無所視,伸縮往來,進退動作,皆無征兆。 接第八式(十字手) 注:臍后腎前乃丹田之根本 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眾號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5)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枰(6)凖(7),活似車輪,偏沈(8)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已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