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譜,一般包括凡例、序言、影像、家規、列傳、榮恩錄、世系、世錄、祭產、附錄等諸多項目。世系是家譜中的主要內容,通過世系表,一姓家族世代相傳的血脈關系一目了然。 世系,亦稱“世次”、“世統”、“世系表”。它由共同的祖先及同祖所傳的男性子孫排列,通過“樹狀”圖表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 農村編寫家譜時,其中的世系或按照歐式家譜體例排列,或按蘇式家譜體例排列。宋代歐陽修家族系譜的排列方式稱為“歐式體例”,蘇東坡家族系譜的排列方式稱為“蘇式體例”,兩種排列方式各有優點。 ![]()
歐式家譜世系編排方式歐式家譜體例排列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五世一表,一表一提;上下為父子,左右為兄弟。現將具體排列方式說明如下: 第一,按自右往左閱讀習慣,一般是每頁左右共排列十豎行。 第二,每頁自上至下共排列五世,即從上往下數,上下共排五層,每頁都是一、二、三、四、五,排列五世。 第三,每一頁里面,上下相鄰的兩層均為父子關系;同一橫層中,左右并排的人均為同輩的兄弟。正對父親名諱下面的是長子,然后自右至左依次為次子、三子、……。 第四,如果同輩的人數較多,一頁編排不完的,需轉下頁延續,這種情況下,世系輩份的橫格要與上一頁對齊,不可搞錯,否則世系輩份就會不一致。 第五,第一頁所排列的五世,不論延續后占了幾頁,都屬于同表,都得“一提”。所謂“同表”,即每頁的世次相同;所謂“一提”,就是把本表最下一橫層中,第五世的所有名字,都提到下一表中最上層的第一層橫格中,按原來的順序從右到左依次排好,以使上下兩表關系承上啟下,互相銜接,不致斷裂。 第六,提到第二表的又一個“五世”,領續下面的六、七、八、九四世。由于此表領續的五世是上表末世的重復,所以此表實際上只續了四世。下邊后續的各表都是如此,這叫'五世一提,實續四世'。 ![]()
蘇式與歐式家譜世系編排不同蘇式家譜體例的編排方式與歐式的編排方式不同。蘇式的編排方式是一輩人在一起,他們上一輩和下一輩的人在另外的地方。每一輩人都是從長房往末房編,代代如此。 歐式的普系象寶塔,上面人少,下面漸漸增多,以至上面的空格很多,有點浪費紙張,但便于查閱。 蘇式的編排方式比較節約紙張,但查閱起來比較麻煩,上面一代和下面一代,分別在其上卷下卷之中。 ![]() ![]()
現代家譜世系多借鑒歐式家譜體例,按現代閱讀習慣,采用自左至右橫排方式現在的家譜世系編排,多數家族的家譜采用歐式家譜體例。并且考慮現代閱讀習慣,采用自左至右橫排形式。 其實無論采取那種編排方式,都要注意幾點: 一是世次輩分不能搞錯。是哪一輩的人就排列在哪一行,同輩人排列在同一行。 二是排列先后秩序不能搞錯。每一個輩分的人都是先排長子,然后兄弟并排排列,依次為長子、次子、三子……,并且長子正對父親名諱下面。 三是前后世次關系不能搞錯。按照歐式“五世一提,實續四世”的規則,首頁實實在在排列了五世,從第二頁起實際只續編了四世,因為后一頁最前面排列的這一世,是重排了前一頁最后面排列的那一世。 四是內容不能搞錯,包括不可遺漏,不可寫錯名字等。一個家族每續編一次家譜,一般來說,家族人士首先便是查找自己的名字和情況,也就是翻閱世系和世錄。因此,認真細致的校對顯得特別重要。 編寫家譜,實為編寫家族歷史。需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要通過續修家譜,傳承弘揚美好家風,繼承發楊祖先高尚品德,教育家族子孫后代。續修人員如果圖名圖利,敷衍了事,漏洞百出,不僅起不到修譜的作用,還將影響家族團結和發展。那修譜還有什么意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