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一村到溪口八村(六村除外),都是磷溪鎮下轄行政村。據《海陽縣志》志:“磷溪一名麟溪,俗名溪口”。鎮人民政府駐溪口村。 據說溪口鄉本來是八個村,而由于政策原因,六村被劃開出去,改名為“六畝”,從此溪口鄉就有一村到八村,唯獨就偏偏少了六村。 塗樓片(溪口一村) “塗樓”即“土樓”,溪口一村這片土樓位于堤邊,有兩個,一個圓形,一個方形。圓樓可見,方樓必須借助無人機才能看到。 溪口來了多次,前幾次這片土樓區都沒看到,原來這片土樓位于堤的左邊,溪口一村大多在堤的右邊,堤把溪口一村分成兩邊了。 ▲圓形土樓 ▲土樓邊的古樹和溪邊的臺階也是好美 ▲每天早上婦女洗衣的地方 ▲被廢棄的一座小庭院 大巷戲棚古跡 (溪口二村) 在溪口二村堤段處發現這座有意思的房子,三層高的古宅非常氣派,不知來歷。門上只認得“磷溪”兩字,其余被弄平看不清了。問了隔壁阿婆,她說這里以前是拜佛的,彌勒佛。有專家說是“大巷戲棚古跡”,那就暫且這樣叫它。 ▲房子與隔壁的建筑有一條小橋連著 ▲大門只認得“磷溪”兩字,其余被弄平看不清了 ▲大門兩邊對聯 ▲通花欄桿,上面有祭拜的香爐 ▲里面有石榴樹 ▲旁邊房子不是很高,好像是店鋪之類的 溪口三橋(溪口三村) 溪口網紅橋“溪口三橋”,當地人熟視無睹的一座橋,因為有好事者,拍了照騙,把大家都騙去看,看著看著就成網紅了。這網紅橋還真有點象幾年前去貴州小七孔見到的橋。 這次騎行還意外遇到單位門口經常遇著的啞姨,以前就是見過從未交流,她居然比劃著,硬要送我卜仔水果,鄉里人純樸而熱情,感動接受! 長春寨 (溪口七村) 古寨已經殘破,只剩厚重的城墻敘說著昔日的輝煌。 ▲村里景觀,應該又是玉瑤的作品 世德寨(溪口八村) 世德寨應該是離市區最近的土樓了。清朝雍正年間,溪口八村劉氏祖先在此筑寨,聚族而居,算起來有近三百年了。寨為圓形,兩層,土木結構;在外面看,巍然而立,雄偉壯觀,里面卻是頹敗不堪。土樓呈圓形,直徑40米,墻高7.2米,房24間。 ▲大門有“世德寨”匾額,落款:“雍正十年歲次壬子仲秋谷旦”。 ▲寨外的古樹 ▲村里池塘邊這棵頑強的石榴樹 老橋 (溪口二村、四村、五村) 連接溪口二村、四村和溪口五村的一座老橋。 北溪河堤上(溪口一村、二村、四村) 在去溪口一村路上發現這條堤,北溪河邊這條堤周邊也是風光無限。 ▲遠遠就看到有一條堤 ▲迎著這斜坡上去就是堤上 ▲這座小廟右邊下去就是溪口一村土樓片區 ▲溪邊 ▲老屋和香蕉 下面是幾張一路隨拍的照片,究竟都是哪個村也沒去考究了。 ▲溪口市場旁邊的廢棄建筑 ▲溪口市場旁邊廢棄建筑上的樹根 ▲好大的火旺 看點攻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