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唐朝的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都比較熟悉,對王昌齡此人相對陌生些,事實上,王昌齡是一個很牛的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在頭條看世界# 王昌齡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也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在此科普一下,七律與七絕的根本區別:在于格式區別,七絕四句,四七二十八字。七律八句,七八五十六字。在格律詩中,四句稱絕句,八句稱律詩,八句以上就是排律了。 在近體詩諸多類別中,最受大眾歡迎的應該是七絕了,由于五律、七律太苛刻,五絕太短小,唯七絕長度適中,遣詞造句較為友好,初學作詩的大都從七絕入手。它是眾多老干部的最愛,各種詩詞選本地扛把子。 據不完全統計,初唐七絕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的得優異成就的“七絕圣手”,獨以七絕成為名家。七絕因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明代學者胡應麟《詩藪》這么定的調:“七言絕,太白(李白)、江寧(王昌齡)為最。”)到后來,中唐、晚唐七絕數量之多,僅僅次于五律。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手法完全成熟,給后人以很大影響。 01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翻譯意思:秋冬時節的冷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天亮的時候送別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 ![]() ![]() 02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意思: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出關萬里去參加遠征的人都還未回還。 倘若曾經能夠抵御外敵的名將還在,絕不會允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王昌齡所處盛唐,所以在其邊塞詩中,多能體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但是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 ![]() ![]() 03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翻譯意思: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這首詩是組詩《從軍行七首》中的第四首。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 ![]() ![]() 04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翻譯意思: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詩中的“閨中少婦”和她的丈夫對這一道路也同樣充滿了幻想。 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讓讀者去仔細尋味。 ![]() ![]() 05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翻譯意思: 江樓上醉飲話別橘柚正飄香,江風吹灑細雨帶給小船凄涼。 想象你獨自遠在瀟湘明月下,滿懷愁緒夢里靜聽猿啼悠長。 ![]() ![]() 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前兩句寫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兩句想象魏二夢里聽見猿啼,難以入眠。 全詩虛實結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題,有朦朧之美,在藝術構思上頗具特色。 06長信怨 【唐】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翻譯意思: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的塵埃, 百無聊賴時手執團扇且共徘徊。 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 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詩中前兩句寫天色方曉,金殿已開,就拿起掃帚,從事打掃,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掃之余,別無他事,就手執團扇,且共徘徊,這是一時的偷閑和沉思。 ![]() ![]() 07采蓮曲·其二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翻譯意思: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融為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此詩可以說是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的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 ![]() ![]() 08從軍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翻譯意思: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的憂傷之情。 此詩截取了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沉、復雜的感情。 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細流一波三折地發展(換新聲——舊別情——聽不盡)后,到此卻匯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蕩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長城”,這里離情入景,使詩情得到升華。 ![]() 09龍標野宴 【唐】王昌齡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翻譯意思: 夏天的夜晚在沅溪邊乘著涼爽的風兒散步,朋友們帶著酒相互陪伴著來到了竹林深處。 不要說我們的音樂和歌聲是因為被貶謫的哀愁,那遠處的青山和當空的明月卻從不曾空缺。 這首詩表面上表現了詩人的安逸生活,其實內心還是有被貶謫的苦。 ![]() 10送狄宗亨 【唐】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翻譯意思: 秋水清澈蟬鳴不歇,遠望暮色蒼茫洛陽樹色依稀可辨。 送君離去后心中愁緒無窮盡,只能空度這涼風颯颯的秋天。 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全詩內容是詩人對朋友真摯情誼的表達,抒發的是惜別之情。 ![]() |
|
來自: 123xyz123 > 《壯哉唐詩、唐詩素描、醉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