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云:
這便是李白的《中山孺子妾歌》。這首詩以宮中嬪妃的寵辱不在自身而在命運,比喻仕途的窮通。其中“戚姬髡發入舂市,萬古共悲辛”,則是寫了劉邦寵妃戚夫人慘遭呂后毒手,被囚禁永巷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戚夫人貌美多姿,精于舞蹈,深受劉邦寵愛。然而,劉邦去世之后,她遭受“人彘之酷”,最終慘死。 是什么,一步一步將她推向絕境? ![]() 據漢代文物《戚伯著碑》記載,戚夫人一族本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后因衛國孫林父受封于戚邑而得姓戚氏。 劉邦做漢王市時,迎娶年輕貌美的戚夫人。關于他們之間的相識,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睢寧縣志》記載,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劉邦在睢寧被項羽追殺。彼時天將黑,走投無路的劉邦只得棄馬藏進渭河岸邊葦叢的枯井里。巧的是,劉邦一入枯井,便有蜘蛛在井口結網。待追兵來到枯井邊時,井口盤絲錯結,蛛網縱橫,便認定井中無人,棄井繼續向前追趕。等到追兵遠去,居住在附近的戚氏父女將劉邦救起。戚父見劉邦相貌奇偉,今后一定是大富大貴之人,便將女兒許給他。劉邦見戚氏之女端莊秀雅,清麗脫俗,也非常喜歡,便解下隨身佩戴的佩玉為禮,定下婚約。公元前201年,劉邦于定陶登基,戚女隨父前往與劉邦相聚,遂成戚夫人。 戚夫人年輕貌美,能歌善舞,深受劉邦寵愛。 據葛洪《西京雜記》記載:
“高帝”,劉邦謚號。 戚夫人精于舞蹈。她不僅會跳當時最流行且備受劉邦喜愛的“楚舞”,又非常擅長“翹袖折腰之舞”。“翹袖折腰”并不是一種舞蹈名稱,而是一種舞蹈動作,也就是跳舞時注重腰功與袖式變化,以舞袖、折腰為主。 不僅如此,戚夫人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棋手,比南北朝時代的婁逞早了六百多年。據《西京雜記》記載,每年八月四日這一天,戚夫人總要陪高祖劉邦下圍棋。雖然戚夫人下圍棋是一種具有巫術作用的祈福消災的迷信活動,但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八月四日下圍棋便成了漢宮風俗。 根據時間推算,劉邦迎娶戚夫人時已經五十歲左右。戎馬半生的劉邦格外喜愛戚夫人,不僅是因為她年輕貌美,更在于她身上的藝術才華。如此,佳人在側,倚瑟弦歌,戚夫人宛如一朵解語花,安撫劉邦晚年疲憊的靈魂與心靈。 正如明人李賢所言:“戚夫人寵冠后宮。” ![]() 公元前205年,戚夫人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如意。 相傳如意是文昌帝君投胎轉世而生,劉邦非常喜歡他。再加上當時的太子劉盈為人仁愛懦弱,劉邦常常覺得與他想比,劉如意更像自己。 公元前200年,劉如意受封為代王。公元前198年,又被改封為趙王。 “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隨著劉邦日漸年老,戚夫人害怕劉邦去世之后她與劉如意沒有立錐之地, 便常常在劉邦面前哭泣,希望自己的兒子如意能夠被立為太子,劉邦也有這種想法,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公元前196年,劉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重病之中的劉邦時常念叨“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于我的愛子之上”。 公元前195年,劉邦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想要更換太子的想法愈加強烈。留侯張良苦苦勸諫,劉邦不聽,他便托病不再理事。同時,太傅叔孫通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死命爭保太子。如此形勢之下,劉邦只好假裝答應。然而,真正讓劉邦死心不再更換太子,緣于一次酒宴。 那次酒宴,太子劉盈在近旁侍侯,身后卻跟著四個年齡在八十開外,須發雪白的老人。劉邦驚詫不已,問他們姓名,方知此四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 話說這商山四皓,一是東園公唐秉,一是夏黃公崔廣,一是綺里季吳實,一是甪里先生周術。他們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因不滿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暴行而隱居于商山,劉邦多次征召而不得。如今,這四個人卻聲稱當今太子劉盈仁厚孝順,恭敬愛士,他們愿為太子效死,便自愿前來。 待他們離開,劉邦對戚夫人說,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很難撼動他的位置了。戚夫人聽后大哭,劉邦強顏歡笑,以太子之事即興作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也許就在那一刻,戚夫人心中的希望轟然破滅,劉邦亦為她和劉如意的命運深深擔憂。 劉邦無奈,為了保全趙王劉如意,只得另謀它法。后來,他接受趙堯的建議,立周昌為趙相國,輔佐趙王劉如意,保護其不受呂后殺害。此外,劉邦又在《手敕太子文》中囑托太子劉盈:
劉邦對戚夫人以及趙王的擔憂之情,可見一斑。 然而,即便劉邦為戚夫人以及劉如意安排好了退路,依舊沒能逃過呂后的毒手。 ![]() 劉邦去世后,劉盈即位為帝,呂后開始獨掌大權。 呂后生性善妒,劉邦去世之后,凡是那些因侍寢而得以寵幸的妃子,都被她囚禁起來,不準出宮。 “蓋嫉妒者,婦人之常情也。然其所最妒,亦只戚夫人母子。”在這些妃子之中,呂后最恨的當然是備受劉邦寵愛的戚夫人。 她將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頭發,頸束鐵圈,穿上囚徒的紅衣,讓她舂米做苦役。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
歌聲哀怨感憤、絕望幽怨。呂后聽后大怒,便派使者召趙王劉如意來都城。趙相國周昌知道此去定是九死一生,便以趙王生病為由推脫了。之后呂后便下令召周昌來都城,周昌無奈,只得前往,最終,趙王劉如意也被召至長安。 漢惠帝劉盈為人仁慈,害怕呂后加害趙王劉如意,便親自霸上迎接劉如意,與他同飲食,共起居。呂后想要殺害劉如意,始終找不到機會。 公元前194年十二月,漢惠帝早晨出去打獵,因心疼劉如意,不愿讓其早起,便留他在宮中。一直等待時機的呂后,終于抓住了機會,派人毒死劉如意。 接著,呂后開始對已貶為奴的戚夫人下手:
她下令將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去舌頭,用火熏燒她的耳朵,又給她喝啞藥,做成了人彘放在豬圈中,并令人請漢惠帝觀看人彘。漢惠帝大驚,問呂后方知眼前的人彘正是戚夫人,悲慟而哭。 之后,漢惠帝派人對呂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此后漢惠帝大病一場,從此不理朝政。 “然呂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至此,在這場爭寵博弈之中,呂后看似“完美”勝出。 ![]() 劉邦固然寵愛戚夫人,但出于現實等種種因素考慮,最終并未依戚夫人所愿改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 波云詭譎的后宮之戰與皇權之爭,靠的遠遠不只有皇帝的寵愛。如果單純依附男性,就會不可避免的如戚夫人一般卷入宮廷斗爭的漩渦之中。在這場爭斗之中,單純天真的戚夫人,自然難敵呂后的心狠手辣。 也許,幽居永巷、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戚夫人會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不該要求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不然,他們母子也不會淪落至此。也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她寧愿自己是不受劉邦寵愛的妃子,這樣,她與劉如意的人生也許會改寫。 而在劉邦眾多妃子之中,只有不怎么受寵的薄姬得以出宮,跟隨兒子代王劉恒前往封地荒僻、貧瘠的封地,幾乎被朝野遺忘,才躲過呂后的毒手。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皇帝。他們恨外戚呂氏勢力強盛,一致稱贊劉恒仁慈善良,便迎回代王劉恒,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稱為皇太后。 得寵的,含恨歸于塵土;不得寵的,母子得以保全。 戚夫人與薄姬的前半生,遭遇迥異;而她們的后半生,命運更是云泥之別。 得寵與不得寵,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也或許,生在那姹紫嫣紅花開遍的皇家,命運從來都不在自己手中。 —————— 故事看完了,考考你哦 以下四個人物,哪一個不是“商山四皓”( ) A唐秉 B崔廣 C趙堯 D周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