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朗讀賞析
其中近體詩又分為律詩和絕句,“詩”的分類如下: 壹 朗讀賞析 這首《天凈沙·秋思》,自問世以來傳唱不絕,是初中教材必選篇目,是中考高考必背篇目。那么,這首28個字的小令,魅力為什么會這么大呢? 詩歌魅力主要來自“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蒙太奇”式一種電影表現手法,也就是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前后連貫的影片。兩個鏡頭組合起來,效果遠大于兩個鏡頭之和。 這首小令的前三句,沒有一個動詞,9個景物都是名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9個名詞,單獨看來并沒有多少情感,但組合在一起,就能生成一幅畫面,生出一份孤寂的思鄉之情。 這9個詞語放在一起,就像一部微電影,在讀者眼前展現這樣一幅畫面: 詩人一個人在古道上走著,映入眼簾的是一道道枯藤、一棵棵老樹,再加上一聲聲烏鴉的慘叫,環境多么寂寥,心情多么凄切! 突然畫風一轉,映入詩人眼簾的是一條小河,河上架著小橋,小橋旁是一戶戶人家,傍晚時分,家家炊煙裊裊。這溫馨的畫面,與前面悲凄的景物形成對比,不禁使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了自己秀美的故鄉,想起自己溫馨的家庭,心情更為憂傷。 此時此刻,和詩人相伴的,只有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在秋風中踽踽而行;夕陽馬上就落山了,漂泊的游子今晚該如何熬過? 在連續9個名詞展現畫面之后,詩人筆鋒一轉,句式也不再是整齊的6個字,前三句非常整齊,后兩句變換句式,長短結合,曲折跌宕。“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兩句展現的畫面中,背景無限擴大,獨自行進的詩人顯得如此渺小,凸現漂泊異鄉的人愁腸寸斷的悲苦與寂寞。 我記得有位叫彭嘉宸的小朋友(如今他也該大學畢業了),曾經把這首元曲改寫成散文,文筆優美,附在下面供大家欣賞—— ![]() 貳 重要知識 1.“天凈沙”是曲牌名,與詩歌內容沒有關系;“秋思”才是詩歌的題目。 2.古道:已經廢棄不用的古老驛道。“古道、長亭、青草”都是送別和思鄉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弘一大師就有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3.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 4.初步了解“詩詞曲”的分類,了解絕句、律詩的區別。 叁 鞏固練習 1.“枯藤老樹昏鴉”和“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明顯不同的畫面,這兩組畫面放在一起有什么好處? 2.詩歌中直抒胸臆的是那一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相關鏈接】 |
|